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5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36篇
中国政治   34篇
政治理论   23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充分肯定了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并且要求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的发展。所以,协商民主已成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协商民主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在中国引起了政府与专家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原因在于推进协商民主与中国国情是相符合的。第一,民主的要义即是通过对话、磋商、讨论、审议等各种协商的形式,实现公民平等参与政治生活以及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第二,作为近代民主的基本形式的选举民主  相似文献   
22.
尽管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进程和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我国的政治体制还存在许多严峻的挑战,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依然是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但不能否认,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政治发展取得了重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23.
一本只有5万字的32开小书,在赠阅8000册后,又加印5000册。这本小书,让海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卫留成,海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为璐先后作出批示。而知晓答案的人却都会由衷地感叹:这本书的确很特别。这本书名叫“人生核算——一名囚徒的感言”,作者是海口监狱的一名服刑人员曲某。  相似文献   
24.
治理理论是当今国际学术界最热门的前沿理论问题之一。自 1989年世界银行报告首先使用 “治理”概念以来,它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理论体系和制度架构,特别是通过一些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实践和检验,治理理论已日益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公共行政改革和跨国组织管理的一种新理论和新理念。2001年6月15日,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北京行政管理学会和北京行政学院联合举办了“治理理论与中国行政改革”研讨会,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央编译局、北大、清华、人大、国家行政学院和北京行政学院等十多个单位的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并就治理理论的概念界定、思想体系以及对我国政治与行政发展的借鉴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本期特刊发与会作者的三篇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5.
作为一种新政治分析框架的治理和善治理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俞可平 《新视野》2001,(5):35-39
一 迄今为止,政治学家发明了许多分析社会政治现象和政治生活的理论框架,如阶级分析、经济分析、制度分析、政治系统分析、政治决策分析、政治沟通分析、政治文化分析等等。目前,在分析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政治发展方面,...  相似文献   
26.
不自信,改革难有新动力。为什么这样说?谁都知道现在改革到了一个新阶段,进入了深水区,需要突破。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想突变,因为突变是一个民族的灾难。但唯有突破才能避免突变。如果在有些问题上不突破,代价将不可估计。  相似文献   
27.
俞可平 《廉政瞭望》2014,(10):51-51
中国的政治改革,主要是治理改革。一般认为,治理改革主要是一种工具理性,而制度改革则是一种价值理性。然而,从长远看,这两者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治理改革本身也包含着某种价值理性,治理改革到一定程度必然要求体制变革。如果政治体制的变革严重滞后于治理变革,两者之间就会形成巨大的张力,传统的体制反过来会影响治理改革的绩效。  相似文献   
28.
俞可平在7月30日的《学习时报》上撰文指出:在中国现实中,缺乏自信的现象不仅存在于知识精英和经济精英中,也明显地存在于权力精英中。一是许多官员底气不足,内心相当脆弱。草木皆兵,稍有风吹草动,动辄就大规  相似文献   
29.
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最引人注目的政治发展现象,它的现实基础是什么?它对于民主政治的意义何在?它的运行机制怎样?这些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政治学者的极大关注。本文将从经济与政治的相互关系,来探讨承包责任制与农村基层民主的内在联系。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的民主治理,主要体现在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一系列民主制度中,其中最重要的是村民委员会制度、村民选举制度,村民议事制度,村规民约制度、财务和政务公开制度。以村民直接选举和村民自治为核心内容的农村民主治理,之所以能够在广大农村产生和发展起来,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变化,其现实基础就是农村经济承包  相似文献   
30.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对干部的教育培训较之过去更加重视,明确地把它当作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途径"。之所以如此,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建设学习型政党,提高中共的执政能力和国家治理能力。国家治理有三个基本要素,一是谁治理,二是如何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