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6篇
中国政治   3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台独思潮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政治意识,与海外台独运动关系密切。正确认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理解海外台独运动产生存在的社会历史原因及其演变过程。海外台独运动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历史原因海外台独运动的目标是鼓吹台湾脱离祖国,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尽管海外台独运动组织名目繁多,论调五花八门,但根本目的是完金一致的,其本质是违背民族大义,分裂中国领土。它是一股违反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意愿的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22.
笔者1991年在《民进党政治主张的走向及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影响》一文中,对民进党政治主张走向的客观原因作了初步分析,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内在原因作一分析。一、民进党建党的多元组织基础决定了其政治诉求的多元化,台独主张的逐步升级是其政治诉求由多元化向单一化的渐进过程。政党必须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或政治主张,借此将党员聚集在自己周围。1986年9月,民进党在“党外选举联盟”基础上仓促建立,客观条件已臻于成熟,主观条件则有待于在思  相似文献   
23.
“台湾独立”、“台湾自决”不仅是一个思想观念问题,而且也是关系到台湾政局及前途的重大问题。在台湾历史上,曾出现过以“台湾独立”、“台湾自决”主张为纲领的日据时期抗日自救运动,也产生了战后海外台独运动。关于日据时期抗日自救运动的评价,历史已作了结论。然而,鉴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以及海外台独运动的有意混淆,某些人却对它与战后海外台独运动的关系产生模糊认识。本文试就二者本质上的区别和联系作一比较,澄清某些误解或歪曲。 (一) 日据时期台湾抗日自救运动是台湾人民在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祖国无力援救的特殊  相似文献   
24.
历经几个月的竞争,1993年台湾县市长选举已尘埃落定,本文将对此次选举的意义、竞选的总体形势、选举结果及其影响作一初步的.概略的分析(文中的分析均不包括同时进行的金马地区选举).  相似文献   
25.
林劲 《台湾研究》2016,(4):10-22
2008年蔡英文首次就任民进党主席到2014年5月第三次担任党主席,以至成为2016年"总统"候选人并且当选,直到就职,其两岸政策主张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本文以2014年5月为界线分成两个时期,梳理及论述蔡英文的两岸政策主张及其变化,揭示具体的背景和原因,并且对其"5.20"就职演说的两岸政策部分作一初步分析,借以作为考察其主政之后两岸政策走向的基础。  相似文献   
26.
民进党与台联党是现阶段台湾政坛两大阵营之一———泛绿阵营的主要组成部分 ,两党关系决定泛绿阵营的兴衰走向 ,关系台湾政党格局。台联党的成立有利于民进党摆脱执政困境 ,囊括了台独基本教义派势力 ,瓜分了民进党原本部分支持基础。现阶段民进党与台联党的互动态势是既合作又竞争 ,既相互支持 ,又相互区隔和制约 ,台联党是陈水扁争取 2 0 0 4年大选连任必须借助的重要力量。现阶段民进党与台联党关系的实质的主要方面是相互需要、相互利用、相互依靠 ,是李登辉与陈水扁关系的体现。今后一个时期 ,两党关系将随着政治主张的差异的冲突、李扁关系的变化 ,以及台联党实力的下降及社会基础的削弱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7.
林劲 《台湾研究》2010,(5):31-36
所谓政党的意识形态,是指政党成员对周围世界以及政党本身的认知体系,是一个政党成员共同具有的认识、思想、信仰、价值等,也是该党政治纲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的思想理论依据。政党的意识形态不仅在凝聚内部共识、合理化政策主张、约束规范成员以及号召动员选民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8.
一、成立经过世界台湾独立联盟(以下简称“台独联盟”)成立于1970年1月,由在美国的“个美台湾独立联盟”,在日本的“台湾青年独立联盟”,在欧洲的“欧洲台湾独立联盟”、在加拿大的“在加台湾人权委员会”和在台湾的“台湾自由联盟”合并而成。六十年代中后期,台独运动在北美洲和欧洲有一定的发展,台独组织相继出现,海外台独运动的中心逐渐由日本转移到美国,同时在组织上出现联合的趋向。1968年3月,  相似文献   
29.
派系并存、冲突与共治是民进党成立以来组织结构和权力生态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反映了该党所代表的多元社会力量之间的利益结合、斗争与平衡.这种表现形式随着台湾政治环境的不断发展而持续地演变,是影响该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0.
自国民党十三大以后,台湾当局的大陆政策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这一转变集中地体现在其所追求的基本目标.本文拟考察大陆政策在台湾当局总体政策架构中的地位变化、基本目标的确立及内涵的演化,进而分析现阶段台湾当局在大陆政策上实施的双轨路线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一)考察大陆政策在台湾当局总体政策架构中的地位变化,是分析其实质性转变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