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中国政治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2009年9月日本实现政权轮替,民主党取代自民党,给中日关系带来新的机遇和变数.鸠山内阁的“友爱”、“共生”理念以及作为其践行的“东亚共同体”,使战后中日关系框架内涵萌生结构性变化.而在菅直人政权和野田内阁时分别发生的“钓鱼岛撞船事件”和“购岛闹剧”,给中日关系带来深刻伤害.探寻民主党执政失败的根源所在,对未来日本政局和中日关系的走势,无疑具有昭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日本第24届参议院选举被称之为"战后日本政治史的转折点"、"历史性突破"等,意指通过这次选举,所谓"修宪势力"在参议院已经达到法定修宪门槛的"三分之二"。加上由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在众议院议席已经超过"三分之二",所以"修宪"已经"成为现实可能"。但实际上,"三分之二"在当下日本政坛所具有的真实内涵是复杂的。"安倍经济学"虽然是这次自民党胜选的重要依托之一,但与其说已经被选民普遍认可,不如说是对安倍政权的"缓期执行,以观后效"。此外,本次选举进一步印证了日本政治生态的发展趋势,即总体右倾化使自民党重获"一党优位"地位,以及在自民党内形成"安倍一强"的状况。通过本次选举,执政基础进一步得到巩固的安倍政权,其对华外交必将更加强硬,也意味着中日关系将有新的变数和面临新的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13.
黄昌朝  胡令远 《求索》2013,(7):176-179
本文以区域公共产品理论为视角,论述东盟区域安全公共产品——东盟安全共同体形成中的三个阶段:冲突形态、安全机制和安全共同体的形成。以"东盟方式"供给区域安全公共产品有其他区域安全公共产品的共性,也有其独特性和局限性。"东盟方式"的溢出效应为东盟地区安全公共产品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日本第45届众议院选举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日本第45届众议院选举在日本的宪政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大选所产成的民主党鸠山由纪夫政权终结了"55年体制"形成以来自民党在半个世纪中雄霸日本政坛的历史.对战后日本政党政治过程进行具体考察,可以发现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与冷战结束相重合的情形,把日本推向了国家向何处去的战略抉择的十字路口时,自民党未能像60年代和80年代那样,担负起带领日本适时实现国家战略目标转换的历史使命.究其原因,在于长期执政所形成的种种弊端积重难返,因而失去作为执政党所应具有的及时应对国内外重大转折和变故的活力和功能之所致,也由此输掉了本次大选.另外,对于民主党政权下的中日关系,与自民党时代相比,总体上作乐观估计.特别是鸠山对推动东亚共同体所持的积极态度应予肯定并正面给予呼应.但同时对复杂的安保领域,应保持适度警觉,冷静对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