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17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社会保障的国际潮流是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世纪80年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在德国诞生以来,全世界社会保障制度的缴款形式大致上经历了一个"费→税→费"之字形的曲折改革道路。  相似文献   
32.
企业年金是养老保障第二大支柱,但其参与率近年来出现"跳水",值得关注。《企业年金办法》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提高参与率,更有利于积极贯彻落实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求,促进企业年金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3.
美国待遇确定型企业年金计划担保机制的困境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秉文  黄念 《美国研究》2006,20(4):29-50
待遇确定型企业年金计划面临着雇主破产风险,需要政府出面提供担保。本文通过对美国养老金待遇担保公司的运作、问题及近年来的财政危机的分析,指出对待遇确定型计划提供的公共担保无法避免公地悲剧。在公共担保制度下,保险费率是法定的,而不是按待遇确定型计划的风险确定的,这使企业年金担保制度更容易诱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破坏了担保制度的保险机制和财务可行性。并且待遇确定型计划面临着风险和不可持续性,在经济危机和产业结构衰退的情况下,必然将其巨额债务转嫁给政府担保机构,给政府财政和纳税人造成巨大风险和潜在负担。由此可见,担保制度并不能够为待遇确定型计划成员提供可持续的保障。  相似文献   
34.
2004年初以来,国内学界和企业界部分人士就中国是否存在拉美化问题曾进行过激烈讨论,甚至引起争议,并引起了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5.
一、我国原有的企业年金经营模式存在着较大风险中国企业年金安全性风险源关键在于企业年金的法律组织形式,即在于其经营模式。在2004年之前,  相似文献   
36.
1994年阿根廷对传统的DB型现收现付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私有化改革,建立起一个多支柱混合型社保制度.2008年11月阿根廷突然宣布对其Dc型完全积累制的私有化社保进行"国有化再改革".本文对1994~2008年阿根廷私有化社保制度的运行状况进行了总体评价,对2005年以来尤其是克里斯蒂娜总统2007年12月上台以来实行的改革取向作了评介,在此基础上对2008年11月国有化改革的过程、改革方案及其相关立法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评析.对阿根廷社保国有化改革的反响不尽一致,国际舆论普遍持批评的态度;而在国内方面,工会和参保人则持坚决的支持态度.本文认为,阿根廷社保私有化改革之后存在的问题在拉美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和代表性,它虽然基本解决了制度可持续性和政府财务负担等问题,但却始终存在着养老基金管理公司手续费较高而利润却"旱涝保收"、社保制度碎片化状况没有得到根治且特权制度依然存在等很多具体问题,特别是覆盖范围狭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绝大部分就业人口被排斥在外,广大国民没有得到实惠,于是,社保制度合法性危机便逐渐显现,这既是拉美私有化社保模式的致命缺陷,也是阿根廷社保制度成功实施"国有化再改革"的政治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37.
在考察1980~2008年拉美增长与贫困等数据时发现,拉美地区存在一个比较特殊的社会经济现象:一方面经济呈增长状态(虽然增幅很小),但另一方面贫困率却也呈持续上升趋势,只有当增长率超过3%时贫困率才开始下降.作者将拉美这个特殊现象称之为"增长性贫困"和"3%拐点假说".索罗一斯旺增长模型的引入在理论上检验了增长可以减困和"3%拐点假说"的"增长性贫困"存在的依据,诠释了1981年以来智利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公得以并存的现象,解释了分配不公会降低增长对减困的弹性的事实.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有些相关在欧盟和美国是失灵的(如"3%拐点"),有些则没有失灵(如"奥肯定律").重要的是,在比较欧盟和美国等经济体时发现,欧美社保制度的减困效果在拉美基本是"失灵"的,在作者估算中发现拉美地区社保制度的减困幅度和减困系数都远远小于欧盟和美国,并发现拉美社保制度的减困效果之所以会出现这个差距,之所以出现"增长性贫困",除初次分配不公和初始贫困率较高等其他因素之外,与拉美社保制度在改革之后存在一些问题存在高度相关:在缺乏再分配作用的同时,个人缴费率较高,对参保人遵缴率和缴费密度的要求较高,这与拉美就业市场多元化发展趋势形成冲突,参保人难以满足,导致替代率逐年下降;这一制度问题对制度外非参保人员形成负面影响,导致预期低下,进而致使制度覆盖面不但不能扩大,反而比改革前还要低.拉美式"半覆盖"社保制度却使其"合法性"逐渐开始演变成一个"政治问题":2008年11月阿根延私有化社保制度的"国有化事件"和两年前厄瓜多尔私有化社保的"骚乱事件"可视为颠覆其"合法性"的开端,可见,拉美私有化社保模式将面临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3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落实党中央的《决定》,切实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夯实执政基础, 巩固执政地位,一方面需要我们认真总结我党执政50多年来的丰富经验,另一方面还需要我们研究和借鉴国外执政党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设立了20个专题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39.
社会保障供款征缴体制国际比较与中国的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世界各国社会保障供款征缴的"分征""代征""混征"这三个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利用第一手资料对每个模式做了案例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社保部门、税务部门和私人部门三个不同征缴主体在三个不同征缴模式中的职能作用与协调配合问题做了考察;对中东欧转型国家征缴模式的改革取向及其原因做了分析.针对中国目前存在的社保部门和税务部门"双重征缴"体制的现状,认为,中国面临着二元化经济结构和统账结合制度特征的现实国情,由此决定了社保制度扩大覆盖面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中国国情的特殊性是任何发达国家和中东欧转型国家都不具有的,这就要求社保制度要不断进行自我完善,适应社会经济既定条件,以完成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社保制度的目标,否则,就难以实现这个目标,或即使实现了也是一个碎片化的社保制度,而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指出:中国选择征缴模式的替代方案应以分征模式为最优,代征模式不利于实现2020年的目标,目前存在的"双重征缴"体制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并提出了征缴体制转型的"两步走"的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40.
<正>全球与拉丁美洲智库的排名根据美国宾州大学出版的《2014年全球智库指数报告》,在2014年全球智库的排名遴选过程中,全世界各地共有3572名大学的学者和管理者、记者、决策者、智库学者、官员和捐助者参加了2014年"全球智库指数"(GGTTI)的遴选过程,其中,有1950位区域专家和功能专家为起草《报告》做出了贡献。经过复杂的程序和数月的努力,《报告》最终评选出了2014年度全球智库排行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