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4篇
世界政治   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联合国维和机制的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联合国关于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制安排的根本使命和最终目标是,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使国家无战事;集体安全,抗击侵略,使国家无可战之敌;裁减军备,解除武装,使国家无可战之器;区域办法,协助维和,使冲突无蔓延之势。所有这些既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也充分体现了前瞻性。然而,联合国建立不久,整个世界就陷入冷战的笼罩之下,联合国的核心使命当然也无法完成。在冷战对抗的大气候下如何处理频繁的国际冲突、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是摆在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面前的一新课题。由于大国一致原则无法实现,《联合国宪章》所设计的集体安全机制难以发挥其功用,“集  相似文献   
52.
世界贸易组织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发展中国家所享受的差别和优惠待遇既是他们多年斗争争取的结果 ,也是发达国家利益权衡的明智选择。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加入世贸组织 ,必将极大地促进国内的改革开放 ,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3.
中国崛起及其战略应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门洪华 《国际观察》2004,12(3):9-16
本文从现实主义理论范式出发 ,探讨中国崛起的战略应对之道。本文的主要内容是 :首先 ,概述权力转移理论、国际周期理论、霸权转移理论等对大国崛起及其国际影响的经典解释 ,强调协调、对抗和模糊是应对大国崛起的三种主要模式 ,其中搭便车、推卸责任属于协调模式 ,平衡、预防性战争属于对抗模式 ,而接触、约束属于模糊战略 ,作者从中提炼出“大国崛起困境”的概念 ,并指出既有霸权国更常采用混合战略 ;其次 ,剖析既有大国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选择 ,指出遏制战略与接触战略并用可能成为既有大国尤其是美国的主流选择 ,但诸大国的战略选择远未定型 ,作者认为 ,中国崛起过程中的变革性———包括中国自身的变革、各国对中国崛起的认知等———是影响既有大国战略选择和中国战略选择的重要因素 ;其三 ,指出中国将会继续采取积极的参与战略 ,但这一战略尚乏细化策略 ,强调大战略思维储备不足、缺乏清晰的大战略框架是中国崛起战略谋划的根本性缺陷 ,呼吁加强大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54.
国际机制与美国霸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门洪华 《美国研究》2001,15(1):74-88
本文旨在从国际机制的角度解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美国霸权.笔者首先总结了国际机制理论各主要流派对国际机制与霸权关系的认识;其次,提出机制霸权的概念,从历史角度全面剖析美国霸权与国际机制的关系,并以之验证国际机制理论对二者关系的分析;最后,对美国的跨世纪霸权战略的内容、实质进行分析并展望.  相似文献   
55.
国际机制的有效性与局限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门洪华 《美国研究》2001,15(4):7-20
国际机制是否为独立变量?国际机制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其局限性何在?这些问题关乎国际机制作用的评价,但国际机制理论迄今未曾做出明确的回答,各理论流派的认识差别甚大,不存在统一的认识基础.笔者认为,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学术界对国际机制理论的介绍已经相对充分,应该转向理论创新阶段.对这些问题的提出和初步解答,基本体现了笔者抛砖引玉的意图.  相似文献   
56.
“全球南方”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其独立的政治立场给国际关系调整带来深刻影响。中国有必要理性认识“全球南方”对新时代中国—发展中国家关系再定位的影响并适时进行外交政策调整。“全球南方”崛起是百年变局的重要变量,应在中国外交战略设计中突出其关键性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紧紧围绕“全球南方”与发展中国家这一身份,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为指引,以完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和扩大个体情感认同为路径,通过合作平台的搭建与全球治理机制的重塑,积极推动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深入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全球南方”的脆弱性与内部博弈、西方国家对“全球南方”的拉拢和分化,使中国—发展中国家关系面临诸多挑战。面向未来,中国应继续以发展中大国的身份引领“全球南方”合作、落实好中国三大全球倡议,统筹国家、地区与全球布局,构建起以点带面、聚面成网的机制体系,形成政治、经贸、安全、人文等多轮驱动的复合型结构,实现中国—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7.
G20崛起是当前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中一件具有标志性的事件。2009年10月29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特邀中央部委和解放军的相关研究单位以及北京、上海一些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举行了题为"G20崛起与国际大变局"的专题研讨会,会议议题包括:G20崛起的深层次原因何在?它与金融危机、世界力量结构的变化、全球化有何关系?G20崛起的影响和意义何在?它是否意味着国际体制转型的开始?是否意味着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全球治理趋势的加强?G20在危机过后是回归平庸还是取代G8而成为世界经济协调与合作的首要机制?如果G20真正机制化,它与G8、联合国等组织的关系如何处理?G20崛起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中国应怎样看待和利用G20,等等。与会者就这些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甚至激烈交锋,提出了不少有新意、有深度、有战略眼光和前瞻性的见解。现将研讨会主要观点辑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8.
本文从国家实力、战略意愿、战略部署等方面分析中国主流社会对美国及中美关系的战略认知,指出中美关系在中国国家战略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美国实力的相对衰落刚刚开始,这一进程可能持续数十年,而美国维护惟一超级大国地位的战略意愿依旧强烈。美国全球战略东移使得中美关系成为影响世界格局与未来走向的核心因素。中国强调与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不对抗,不争霸,致力于通过合作与协调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59.
60.
《中美关系:积极的议程、可行的路径》通过共同利益的界定和寻求来管理"中美关系",认为美国应执行将中国纳入国际社会的一贯性政策,加强中美共同利益,建设性地应对和处理双方相互猜疑及存在差异的领域。报告表明,美国尽管不愿亲口承认中国崛起,但其基本判断却是以中国已经崛起并将继续发展为基础的,"中国威胁论"已悄然为"中国责任论"所取代。而寻求和扩大与美共同利益也正成为中国的战略趋向。中美共同利益范围广泛,同时也存在不同利益乃至纷争、冲突。不过,双边冲突因素的存在并不必然妨碍共同利益的寻求。本文建议,应以强化和扩大共同利益而非缩小分歧作为中美关系的基点和中国对美战略的一个指导性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