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55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22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01.
40年前,中日双方签署《联合声明》,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中国古人说“四十不惑”,但是面对当前复杂的局势,中日关系很难做到“不惑”。中国与日本,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能否走出困局,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与睦邻关系,关键取决于中日双方能否把握机遇,进行积极的政策互动,特别是从化解钓鱼岛争议所引发的尖锐对立入手,改善两国关系。这就需要我们认清规律,把握大局,抓好关键,用好机遇,实现局部利益与总体友好的再平衡。  相似文献   
102.
日美同盟转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历史上,日本曾经与英国、德国结盟,远交近攻,中国首当其冲,深受其害.二战后,日本与美国结盟,远交近防,曾经造成中日关系的疏远和紧张.21世纪初,伴随日本军事战略的调整,日美同盟出现一种"历史回归性变化"的趋势,这很可能引发和加深中日之间的战略矛盾.展望未来,如果日本能在美亚之间促进协调与合作,远交近和,中日关系也有可能与日美关系并行不悖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3.
1989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约为3万亿美元,对外净资产、海外投资、政府开发援助均为世界第一,分别达2932亿美元、675.4亿美元和89.7亿美元。截至1990年9月,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日本银行的贷款累计额已占36%,达20715亿美元,亦居世界之首。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去年3月预测,日本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将从1990年的14.1%升至2000年的15.8%。海湾战争后,日本一位学者预言;再过10年,日本的“绝对经济规模”将超过美国。  相似文献   
104.
The just-concluded successful trip of U.S. President Bill Clinton's to China andthe upcoming state visit by Chinese President Jiang Zemin to Japan are twogreat diplomatic events in the Asia-Pacific in 1998 and mark the beginning of a newstage of positive interaction in relations among China,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at the turn ot the century.  相似文献   
105.
排除右翼干扰发展中日友好□刘江永今年是“七七事变”60周年,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发展中日友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而要实现这一基本国策,必须不断排除来自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否认、美化侵略历史的干扰。去年9月3日江泽民主席在接受法国《费加罗报》记者采访...  相似文献   
106.
苏联解体后,国际力量对比变得对日本更为有利,但国际社会动荡与新旧矛盾交织,又使日本面临新的考验。在这种形势下,日本外交的主要特点是,从经济、政治、军事到环境,全面参与建立国际新秩序,并试图发挥全球性大国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日本将立足于亚太,谨慎而现实地处理和调整其与各国之间的利害关系。一、参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新思路与新目标苏联解体后,正值以擅长外交的“政策通”著称的宫泽喜一执政,其外交既保持了日本外交的连续性,又力求在新形势下增添新特色,提出新主张,谋求新建树,实现新目标。这无疑将对90年代日本外交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强调“冷战后”应形成“多国协调格局”。  相似文献   
107.
今年10月23日,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生效20周年。20年前的今天,邓小平副总理访问日本,中日双方互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该条约从此正式生效。它是中日两国建立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政治基础和法律保障。20年来,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日关系也迎...  相似文献   
108.
展望奔向21世纪的日本刘江永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50周年。随着美苏两极格局解体和21世纪的临近,人们越发关注日本将如何发展。本文拟从经济、政治、外交和军事等方面对走向新世纪的日本做一探讨。一、2000年日本经济前景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处于萧条之...  相似文献   
109.
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何以令人忧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何以令人忧虑刘江永1997年9月23日,日美两国最终完成了1978年“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修订,发表了一项“新指针”。这将对下世纪日美关系的性质及日本的防卫政策产生重大影响,在日本国内外引起普遍忧虑。一、“新指针”使日美同盟发生...  相似文献   
110.
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各国踊跃参与的国际合作实践。其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如何确保可持续的共同安全以及用怎样的地缘政治思想作指导。历史上传统的"海权论""陆权论""边缘地带论"等地缘政治学说,目的大都是为争夺地缘霸权或军事战略服务的,与"一带一路"追求的互利共赢目标格格不入。然而,某些国家仍会从传统的地缘政治角度看待"一带一路"。为使"一带一路"建设拥有与其相配套的地缘政治新概念,作者提出"海陆和合论",即海洋国家与陆地国家之间、海洋国家之间、陆地国家之间,全面实现互联互通、和平合作,通过互利共赢,打造结伴不结盟的网络化利益共同体、安全命运共同体。这有利于"一带一路"参与国之间的政策沟通,形成和平合作、共同发展的网状开放体系。可持续安全的"海陆和合论"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实践,必将打破传统地缘政治学所导致的"海陆对抗"或"欧亚大陆地缘争夺"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