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55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22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刘江永 《时事报告》2011,(10):57-59
8月30日,日本首相易人,野田佳彦当选。近些年,日本频繁换相,政策摇摆幅度较大,给日本的国家形象、日本政府的公信力造成了负面影响,同时也给日本的外交对手和邻国伙伴造成了麻烦与困扰。  相似文献   
52.
二战以来,与美国结盟的日本必然会受到美国对外战略及对华政策的影响。因为日本与世界最强者为伍的结盟政策导致其总是处在同盟中的弱势地位,从而产生了对盟主国家的依附性与从属性。从中美日三边关系的角度观察,日本这种对美依附性与从属性的大小,往往取决于三个因素的相互影响:一是日  相似文献   
53.
安倍晋三再度当选日本首相后,日中关系倒退,日韩、日美之间的摩擦增多。安倍内阁首要国内政治目标是赢得2013年7月参议院选举,然后谋求修改战后《日本国宪法》,制定新的防卫计划大纲,突破战后国内自我约束和国际秩序。这是日本政治右倾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反映。为确保日本不脱离和平发展道路,适当的国际管控不可或缺,因而必须捍卫二战后的国际秩序。妥善处理历史问题和钓鱼岛争议,促使中日关系重新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符合中日两国的根本利益和两国人民的愿望。  相似文献   
54.
刘江永 《东北亚论坛》2013,(2):4-15,117,128
2012年12月安倍晋三再度执政后,手中握有改善中日关系的机会,但在日本政治右倾化抬头背景下,其对华政策仍可能受到日本右翼和鹰派的影响。安倍内阁企图通过加强日美同盟,在中国周边开展所谓"价值观外交",构建针对中国的战略格局,在钓鱼岛问题上迫使中方让步。安倍最大政治目标是修改日本宪法,为日本对外使用军事力量铺路。近期在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的同时,也会谋求缓解紧张关系,防止局势失控。若2013年7月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获胜,很可能推动修改日本宪法。中日关系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前景不容乐观。2013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5周年。中日双方信守条约,妥善处理钓鱼岛争议,对未来的中日关系和东亚和平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55.
中日关系"政冷经温"的症结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日关系持续低迷,两国围绕历史问题、台湾问题以及东海问题等,磨擦与争议不断。学者们称中日关系“政冷经热”或“政冷经凉”者有之,称中日关系“恶化”者也有之。如何评估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前景?中日关系持续紧张的根源与症结何在?中日关系如何走出困境?这些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不但事涉中日两国,也事关国际和平与发展事业。有鉴于此,《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2006年3月23日举办了“当前中日关系与中国对日战略”研讨会,邀请在京十多位国际问题及日本问题专家就中日关系现状、前景与症结及中国对日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现将会议主要观点辑录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6.
刘江永 《亚非纵横》2006,(2):22-28,43
21世纪,东亚区域合作的内在动力在加强,但前进中也出现了明显的阻力。这主要是来自日本方面与历史问题相关的政治因素的干扰。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问题,不仅是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也与中日韩等国能否顺利开展东亚合作密切相关。因此,在积极推动东亚合作的同时,有必要对历史上日本亚洲观的源流加以分析,从中找出值得汲取的历史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57.
聚焦2008年的中日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是中日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机遇之年,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形势发展需要中日两国政府紧密合作,共同应对,决不能使中日关系大局和改善的势头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58.
在日本对外战略及对华政策演变过程中,日本的“国家利益观”往往起到关键作用.所谓“国家利益观”,是指国家决策层及主流社会对本国国家利益以及本国言行对本国利益造成影响的认知与判断.21世纪以来,在日本国家利益没有根本变化的情况下,日本对外战略特别是对华政策则因内阁更迭而发生较大变化,中日关系也因此出现较大起伏.这与国际格局变化、美国亚太战略调整和日本国内政治思潮影响有关,同时也折射出日本“国家利益观”的变化.日本“国家利益观”受美国现实主义的影响上升,其赖以形成的国内结构性因素也不容忽视,先入为主的错误认知会误导日本对华政策,日本学者等“意见领袖”的影响也不可低估.日本的和平主义思潮与右翼势力对“国家利益”的认定一直各执一词,尖锐对立.每当日本政治右倾化思潮抬头时,日本的“国家利益观”也会随之右摆.围绕钓鱼岛争端,日本能否妥善处理中日之间的现实利益矛盾,扩大共同利益,缩小利益分歧,防止和化解利益对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本“国家利益观”与对外战略的变化趋势和走向.  相似文献   
59.
中日关系“将是21世纪亚太日益形成的经济和政治秩序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人在美国《华盛顿季刊》1993年冬季号上撰文这样预言.由此可见中日关系的重要性.中日关系进入更加成熟的新时期在政治关系方面,中日友好交往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以199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2O周年日本天皇、皇后访华为开端,中日两国开始实现最高级别的互访.1992年,江泽民总书记、万里委员长访日,1994年,中日高层互访又迎来新的高潮:1月初日本副首相兼外相羽田孜访华;2月末中国副总理朱熔基访日;3月下旬日本首相细川护熙执政后首次访华;日本政府还邀请江泽民作为国家主席年内访日.中日两国高层互访不是一般性、礼节性的,而是能够直抒己见,增进相互了解和信赖;中日两国都不是只从双边角度重视彼此的关系,而是主张发展“世界中的中日关系”、“亚太中的中日关系”,以使中日关系能在为世界及亚太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过程中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60.
目前,太平洋各国均力图通过经济合作与调整,获得新的发展机遇。今后10年,太平洋地区整体上可能形成有机结合的松散合作。但这种合作也是东西南北各种矛盾的集合点,各方围绕“捞取经济实惠,争取主导地位”的竞争激烈,斗争复杂。 美国:构筑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网络,保持在太平洋经济合作中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