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6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21.
1997年巴西的经济与政治形势吕银春1997年是巴西经济保持连续稳定增长的第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5%,年通货膨胀率为4.5%。随着经济的稳定发展,外国资本大量涌入,外国投资由1994年的17亿美元上升为1996年的95亿美元和1997年的140...  相似文献   
22.
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亚马孙河流域,历来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遐迩闻名。近几十年来,不少国家如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和委内瑞拉,都力图开发它的宝藏。而迄今为止最为引人注目的开发,要算是美国企业家丹尼尔·基思·路德维格投资兴办的林农工联合企业--“雅里计划”了。  相似文献   
23.
1968—1973年期间,巴西经济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高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10%以上,被誉为“经济奇迹”。对于巴西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国内外经济界人士褒贬不一。我国对巴西经济奇迹期间取得的成功经验做过一些介绍,但巴西经济奇迹产生的背景、原因以及经验教训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巴西的经济奇迹主要表现在:(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快,在1968—1973年间,巴西国内生产总值历年分别增长11.2%,10.0%,8,8%,13,3%,11,7%和14.0%。  相似文献   
24.
在债务问题严重制约着第三世界债务国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寻求缓解债务重荷的出路已成为各国政府、经济学家、企业家十分关注的问题,债务资本化是缓解债务的一个可行性途径,因而倍受债务国、债权国和投资者的青睐。巴西作为第三世界最大的债务国,其债务资本化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巴西政府在债务资本化问题上采取的形式和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其前景,对第三世界各债务国都具有启迪作用,对中国也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5.
巴西领土面积辽阔,河流纵横交错,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拥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据1978年巴西地理统计局统计,巴西全国地产主占有耕地约为三亿二千二百六十二万一千公顷,而种植业面积仅为三千八百八  相似文献   
26.
巴西与美国在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问题上的分歧吕银春1994年12月在美国迈阿密召开的有34个拉美国家首脑参加的会议上,美国提出在2005年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ALCA)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拉美各国的支持(古巴因美国的阻挠未能参加会议)。但在建立美洲自由...  相似文献   
27.
若奥·巴普蒂斯塔·德奥利维拉·菲格雷多于一九七九年三月十五日从其前任盖泽尔总统手中接过了领导南美洲第一大国——巴西联邦共和国的重任。这位军人出身的总统在他长达四十三年的戎马生涯中,养成了一种严肃、坚毅、沉默寡言的性格。出任总统五年多来,他坚定地致力于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菲格雷多总统一九一八年一月十五日出生在里约热内卢郊区的一个职业军人家庭。父亲欧克利德  相似文献   
28.
农产品收购是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农产品收购价格政策对于国内基本农产品供应、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产品生产、农产品出口乃至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发展等都会产生直接影响。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模式、水平、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同,农产品收购政策也因国而异。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模式以外向经济为主,重视出口农产品生产,再加上它还有大片未开垦的被称为“农业边疆”的土地,因此,巴西的农产品收购政  相似文献   
29.
巴西国有企业的改造与整顿吕银春本世纪30年代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巴西开始从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转变。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促使巴西要求民族经济独立的呼声日益强烈,加上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理论的影响,国家资本主义在巴西得到迅速发展,成了...  相似文献   
30.
科洛尔当选巴西新任总统后,对邻国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进行了1天闪电式访问,接着又不顾旅途疲劳,出访美国、日本、苏联、联邦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葡萄牙和西班牙9国,展开了一场新的外交攻势。科洛尔出访西方发达国家的目的在于重新树立巴西的形象,改变西方对巴西的偏见,表明巴西将积极发展同西方发达同家政治、经济、贸易关系的决心,希望得到发达国家谅解和支持。巴西新政府的外交政策正在发生某些微妙的转变,即由前政府的与西方发达国家保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