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7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色列独特的身份决定了其外交政策的基本取向,获取广泛的合法性承认是保障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要求。其中,以色列的亚洲外交也是以此为中心展开的。以色列通过与东南亚国家的交往,积累了某些成功经验,但也面临着某些结构性困境。总体上,以色列的东南亚外交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和灵活性,它首先是现实主义的产物,同时包含着某些理想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对于党的事业以及中国外交都具有重要意义。在革命党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已开始了对外工作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独立自主经验。建国后至上世纪70年代,政党外交对新中国的巩固和外交局面打开发挥了关键作用,但也存在较大起伏。尤其是受"左"的意识形态影响,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一度受到很大制约。改革开放启动后,中国共产党的对外战略出现重大调整,确立了发展新型党际关系的四项原则。冷战结束后,中国政党外交顺应全球化和多极化趋势,在交往对象、方式和内容等方面不断拓展,推动着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  相似文献   
13.
宋效峰 《东南亚》2011,(1):22-27
国际机制是和谐世界构建的重要路径,也是实现国家利益与世界利益和谐互动的基本手段。构建和谐亚太是推动和谐世界建设的切实步骤,积极参与和完善亚太地区有关合作机制,是保障中国与本地区其它国家共享和平与繁荣的重要条件。当前亚太地区的合作机制建设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也存在若干不足。未来中国与其他相关方仍需立足于地区实际,稳步推进本地区相关合作机制建设,通过和谐地区建构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和战略依托。  相似文献   
14.
早期日本对非外交主要出于经济考虑,并且非洲在日本外交议程中处于边缘位置。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后,非洲在日本能源战略中的地位显著上升。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政治大国战略,对非外交便开始在这一框架下进行,不再限于获取资源和市场。ODA(官方开发援助)是日本对非外交的基本手段,并形成了官方主导、民间为辅的机制,而"非洲发展国际会议"是其主要平台。目前,日本全面重视和参与非洲事务,并且把实用主义和价值理念结合起来,为其政治大国目标服务。受制于自身与国际因素,日本对非外交的实效不应被夸大,但它对中非关系仍构成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化全球化与中国的文化安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效峰 《探索》2005,(5):166-169
文化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给世界文化的发展带了复杂影响。文化安全问题已成为民族国家所面临的一种非传统威胁,对于崛起中的中国也极具现实意义。国际社会中“文化霸权”现象的存在,以及西方文化通过各种途径向中国的渗透,都对中国维护文化主权构成一定挑战。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中国需要在“和而不同”原则的指导下,制定积极防御型的文化战略,以维护自己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后,中国在理念和实践两个层面上都非常重视参与地区多边主义。和谐世界观是中国对世界发展的新解读,也是和谐社会理念在国际范围内的逻辑延伸。对地区多边机制的积极参与是和谐世界观在特定地区的具体体现,它表明了中国的和平崛起不但符合地区共同利益,而且有助于和谐地区建设。  相似文献   
17.
早期韩国外交囿于东北亚区域,但近年来,韩国日益以中等强国的进取姿态,试图超越东北亚外交的局限,向亚洲乃至全球层面扩展影响力。其中,东南亚已上升为韩国外交的战略区域。以经济利益为重心,韩国积极参与地区多边机制,拓展安全合作,提供发展援助,推动环境和文化外交,全面追求其在东南亚的政策目标。韩国外交的这一态势,会对中国在该地区的利益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新形势下,我国的国家安全面临着更为复杂、多样的挑战。而对于大学生这一思想活跃的特殊群体而言,如何加强总体国家安全观,却面临着教育理念相对滞后、教育者知识储备不足以及网络环境的冲击等挑战。为此,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在组织保障、法律保障、常态化建设保障等方面加以改进,促使大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全面领悟和内化,增强大学生自觉参与保障国家安全的主人翁意识,从而实现新时期高校应有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9.
宋效峰 《岭南学刊》2011,(4):22-25,35
“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与和谐世界构建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不同,彼此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与联系。它们是不同时期中国领导人立足于维护国家利益,并结合国际政治的阶段性特点而提出的国际战略思想。前者包含突出的国际统一战线思想,斗争思维相对突出,主要关注传统的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问题。后者则着眼于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的新特点,强调合作共赢,涵盖领域更为广泛。它们反映了不同时期中国的内在逻辑以及相应的国际角色变迁,对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与社会党国际的关系在当代中国政党外交中具有很强的典型意义,它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确立并发展的党际关系四项原则的强大生命力.尽管其间存在波折,但半个多世纪以来双方关系的总脉络是逐渐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由相互隔绝走向合作共赢.推动双方关系发展的动力既来自不同时期各自的利益需求,也与国际政治的演进趋势密切相关.当前,全球化与全球治理问题正在为双方合作注入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