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7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41.
宋效峰 《东南亚》2009,(2):22-26
政治稳定是马来西亚发展政策设计的出发点之一。在巫统一党独大条件下,马来西亚实行积极干预的发展政策,有力地介入经济及社会结构的重组。马来西亚土著的经济地位得到加强,中产阶级队伍不断扩大,客观上有利于政治稳定。但是,执政党(政府)权力与经济领域的界限不清,财富分配政策不尽合理,也造成了一些不利于政治稳定的结构性问题。马来西亚的情况对于很多现代化中国家都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2.
非政府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战略任务,这就要求积极利用国内非政府组织这一资源,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非政府组织与构建和谐社会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前者在促进政治和谐、经济和谐、文化和谐、生态和谐和社会要素和谐等方面都表现出积极作用。但是目前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还不能完全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43.
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这一目标,既具有深厚的地缘和历史人文基础,又在经济发展、地区安全和观念认同等诸多层面具有现实的支撑性与推动力。虽然马来西亚与中国体量差距很大,但作为东盟最核心的成员国之一,能够在促进东盟与中国合作方面发挥独特作用。中马两国可以优先从利益(经济)共同体入手,渐次在安全共同体、社会文化共同体层面取得进展,而现实利益、彼此认同和国际机制是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保障和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