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篇
世界政治   3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26篇
政治理论   40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习近平担任中国最高领导人以来,在保持外交大政方针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外交理念,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和主张,基本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国际战略思想。深刻学习领会其国际战略思想,对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42.
苏联问题的根子在政治体制,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苏联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苏联改革政治体制的核心是解决公民与政权分离的问题,消除经济改革的障碍机制,为此,戈尔巴乔夫以列宁提出的"一切权力归苏维埃"为目标,试图通过全民选举苏维埃代表来实现公民与政权的结合,但实践的结果证明此路不通。本文分析了"一切权力归苏维埃"行不通的原因和造成的严重后果,总结了苏联政治体制改革的教训。  相似文献   
43.
在苏东剧变2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历史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改变了传统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从以国为本、以制度为本,转向了以人为本,真正从满足民众利益出发制定国家的方针政策,克服了苏联发展模式的弊端,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建设新路。"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大贡献,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不足,而真正加以落实是解决许多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4.
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根源在于政治体制问题。苏共过分重视民主的实际内容而忽视了民主的程序和形式。实践证明,没有程序和形式保障的民主发生了异化,背离了其初衷,民众的利益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国家的侵犯。苏共始终作为人民的“代理人”管理着国家的一切,干部由党的组织部门挑选和层层任命,人民既无权选举他们,  相似文献   
45.
<正>方亮的文章《普京这10年的思想轨迹》提出了一个普京2000年任总统以来治国思想与手段变化的问题,与此相关的问题是如何看待梅普组合及其前景?俄罗斯未来会朝什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6.
随着新大陆被发现以及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社会走出了各地区的分割状态,逐渐走向了全球化和一体化,人类的历史从此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大工业创造的便利的交通工具、现代世界市场和资本文明,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百年前中国近代思想巨人王韬也说过:"全地球可合为一家,中国一变之道,盖有不得不然者焉。不信吾言,请验诸百年之后。"在这一历  相似文献   
47.
1998年12月,时任俄国总理的普里马科夫在访问印度时,提出中俄印三国组成“战略三角”的构想。俄方提出这一设想的重要背景是俄美关系紧张,美国坚持北约东扩,严重损害了俄罗斯的利益,俄罗斯有意借中、印的力量抗衡美国。但是,当时中印关系并未缓和,加之普京执政以及“9·11”事件后调整了对外政策,俄罗斯与美国和西方的关系有了很大改善,这种设想基本上从俄罗斯领导人头脑中消失了。虽然中、印、俄结成战略协作关系的设想在政界没有变成现实,但是这一设想在学术界从未消失过,很多学者在研究和探讨其实现的可能性,2001年以来,三国学者就该问题多次召开学术讨论会。去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后,中印关系有了很大发展,中俄、印俄关系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与此同时,美国借反恐战争独霸世界的意图也越来越咄咄逼人,中、俄、印三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共同声音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48.
正确总结苏共亡党的历史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十分重要,应该实事求是和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正确认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领袖与群众的关系。对于无产阶级专政这样重要的理论问题,应该从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出发,从俄国、中国这些国家的实际出发,给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当代社会主义杰出领袖们探索出来的符合落后国家实际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以应有的历史地位。历史地对待苏联模式,当前主要应该看到它的严重缺陷。苏联的问题主要是体制—制度问题,中国的改革正是从告别苏联模式开始的,而且事实已经证明,我们必须沿着这条路坚决地走下去。只有如此,社会主义才有辉煌灿烂的明天。  相似文献   
49.
120年前,巴黎的无产阶级以大无畏的首创精神,点燃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火焰。尽管在国际资产阶级的联合围剿下,这次伟大的革命实践尝试失败了,但是“英勇的三月十八日运动是人类从阶级社会中永远解放出来的伟大的社会革命的曙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第61页) 回顾120年来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经历,使我们深知,必须准备走曲折复杂的斗争道路,但最后胜利一定是无产阶级和全体进步人类的。  相似文献   
50.
在2018年3月的总统大选中,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获得超高支持率并赢得连任。普京受到俄罗斯选民欢迎的主要原因在于,他让俄罗斯人重新找回了苏联解体后丧失的优越感和自豪感,给了民众安全感并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当然也与他没有对手有很大的关系。普京胜选后面临的挑战很多,最重要的是如何振兴经济和为俄罗斯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由于短期内无法改善与西方的关系,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和制约。俄罗斯将继续把"向东看"作为其外交的重心,中俄关系将继续高水平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