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26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近年来,ATM机等新型金融工具的广泛使用,在极大地便捷了公众金融活动的同时,也为少数不法分子违法犯罪提供了空间。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对ATM机管理存在疏漏,全国各地窃取ATM机内的钱财案件呈  相似文献   
72.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发出了全党新老干部都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号召。这一号召关系全局,对提高干部政治素质,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将会起到重大作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党对干部的一贯要求。为什么现在又要强调这个问题呢?这是因为,当前在有的干部中存在一种误解:以为现在是在建设,最需要学习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没有多大实际意义了。这种认识,在党、干  相似文献   
73.
在我国司法改革深入进行的现实背景下,我们应以改革为视角重新审视诉讼监督规范,尤其要对诉讼监督规范的结构及其模式进行梳理,透过诉讼监督规范的一般观念与结构基点阐述诉讼监督规范的结构内涵,并结合中外学者提出或建构的诉讼监督规范结构模式,针对我国检察机关在诉讼监督的实际效果,深入探讨诉讼监督规范结构的结构形态,以丰富诉讼监督规范的结构理论证成。  相似文献   
74.
关于地方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配备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曦 《河北法学》2001,19(1):95-98
强调地方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配备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对地方人大常委会整体效能的影响。试图从地方人大常委会的产生及其行使权力的特点出发,建立“人民群众──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层级组织模型理论,提出以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与人大代表结构的关联性和内在一致性来衡量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内在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以此理论为基础,从年龄、学历(知识)、性别、政治面貌结构四个主要指标对台州市八个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配备情况进行调查考察,运用统计学的知识加以分析,阐发一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75.
张曦 《廉政瞭望》2023,(14):54-55
<正>区块链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该数据库由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产生的数据区块有序链接而成,区块中包含有一定时间内产生的无法被篡改的数据记录信息。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去信任、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性等特性,以及基于智能合约建立的共识和共治机制等核心技术,在网络反腐方面具有强大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76.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具有"主体复合多元""全民共建共治共享""上下有机互动""政府平台保障"的基本特征。因此,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为重点,以提升公众参与意识为关键,以夯实法治保障为根本,是新时代打造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7.
社会治理政策是推动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抓手,也是影响社会治理质量的制度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在社会建设领域制定了一系列符合中国社会实际的社会治理政策。以1987—2022年国家层面出台的95份关于社会治理的权威政策文件为分析样本,借助扎根理论与Nvivo软件,编码并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治理政策变迁的政策表达理论模型,通过政策文本内容所呈现的“故事线”对中国特色社会治理政策变迁进行解读,总结出中国特色社会治理政策演变的四个阶段,即1949—1978年以“社会管控”为主的政策萌芽阶段、1978—2002年以“社会改革”为主的政策发展阶段、2002—2012年以“社会管理”为主的政策转型调整阶段、2012年以后以“社会治理”为主的政策完善提质阶段,并利用政策表达模型诠释出中国特色社会治理政策演化的四重逻辑,即政策理念——从单一化的“社会管理”迈向多元化的“社会治理”;政策结构——从权威主体包揽的“管控型结构”迈向权威主体引导的“元治理结构”过渡;政策内容——从中微观的“经验治理”迈向宏观的“制度建设”;政策过程——从当前的“问题导向”迈向长远的“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78.
冉连  张曦 《理论月刊》2023,(8):47-56
党建引领社区有效治理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既有关于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研究往往将重点聚焦于治理结构较完善的社区,而较少关注城乡接合部社区党建引领基层自组织发展对社区治理有效性的影响。基于“输入—转化—输出”分析框架和成都市H小区田野调查发现:在个人自利动机驱动下,小区居民的原子化、个体化、异质化特征凸显,公共参与中“搭便车”行为使得小区集体行动陷入困境。在组织自利动机驱动下,缺乏监督的物业公司在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存在独断专行、不作为、暗箱操作等问题,小区物业服务质量低下,物业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社区治理难题。面对社区治理挑战,成都市X街道Y社区党委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诉求为切入点,以推动业委会成立与运作为关键抓手,完善了H小区治理结构体系,解决了小区治理难题,减少了社区治理中个人与组织的自利行为,打造了多元主体各司其职、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有效激发了社区治理活力,由此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社区有效治理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