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31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为了提升企业竞争实力,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三建设公司天津分公司紧密结合施工企业实际,在向台塑学习、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方面特色突出,使企业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论 ,为我国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依据 ,使我们党不论在理论上 ,还是在实践中都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途径。这一理论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 :一是排除“左”的干扰 ,开创了改革开放新局面 ;二是走出贫穷困境 ,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新途径 ;三是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要靠学习型政党来引导和推动。各级党校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主渠道、主阵地,我们要努力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在建设学习型政党中充分发挥党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一个高度竞争与创意挂帅的时代,能够以新的想法与创意引领时代的潮流,才是最后的赢家,拥有一个高创意、高生产力的精英团队,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1、营造创意环境。一般组织发掘创意的方式,是利用策划部门以个人或小组脑力激荡的方式,获得创意的新理念,而常忽略其他员工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建设是一项规模庞大的系统工程,本文仅从主要方面或亟待解决的问题入手做一点探讨。一是以实现城市组群发展为目标,加快构建“大太原都市圈”;二是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切入点,大力营造城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三是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打破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四是以改革和发展教育为抓手,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与科技素质;五是以新型工业化建设为龙头,带动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社会“经济人”的自利本性受诸种市场因素的强化,可能冲破道德的约束,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可能诱使某些“经济人”不惜践踏市场道德准则,以不正当手段在竞争中取胜,因此,市场经济的道德性需要法制强有力的支撑和维系。我国历史上以“法制”加强道德效力的某些成功经验和国外通过法律法规强化道德规范的有效措施,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是城乡一体化的基础和突破口,城乡一体化则是城镇化的高级阶段。应当明确城镇化是城乡一体化的基本任务,并把握关键,分清主次,逐步实施,扎实推进。“十二五”时期,太原市推进城镇化建设及城乡一体化发展应主要完成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实施产业赶超战略、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逐步建立城乡接轨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全面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彻底改变城乡人居环境等十个方面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建设强大的国防,一要以国家的综合国力为支撑,二要以国民的爱国热情和卫国勇气为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国防物质建设的同时,通过国防教育加强国防精神建设.加强国防教育,一是国防教育要为战争动员服务,成为国防动员的基础;二是国防教育要有饱满的战备精神,更要有扎实的战备行动;三是国防教育要实行分类教育,并抓好重点难点教育;四是国防教育要加强研究,步步深入;五是国防教育要贯穿于社会生活之中,成为经常化的特殊教育.  相似文献   
19.
当我们即将进入 21世纪的时候,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十五大精神,在全面分析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形势的基础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建议》对于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社会主义在新世纪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十五届五中全会的召开,不仅为我国进入新世纪描绘了第一幅宏伟蓝图,而且也为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打下了基础。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将在全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将成为社会主义复兴的希望和曙光。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以来,关于什么是当代中国的“先进生产力”问题,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都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但是,却出现了一种离开生产力范畴谈生产力的现象,一些人写文章或有些领导干部讲话,把“精神文明、教育、企业文化,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关系、环境、感情投资”等等,都说成是生产力。这种把不属于生产力要素的东西等同于生产力并使之泛化,可以称之为“泛生产力论”。这种观点在理论上是荒谬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