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0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美国新中亚战略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公布新的中亚战略包含四方面调整,即将中亚地区视为独立的地缘政治板块、将阿富汗视为中亚一部分、明确将在中亚加强对俄罗斯和中国的遏制、重新界定美国在该地区的比较优势。新中亚战略的实施将会对中亚地区稳定和主要大国在该地区互动产生一定影响。但由于美国在实施该战略中投入力度有限、比较优势不明显,中亚国家不会轻易改变自身多元平衡外交政策、对阿富汗及其局势的认知与美有明显差异,以及美国在中亚地区的战略冒进可能引发大国反制,新战略的实施不会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32.
曾向红  王子寒 《国际展望》2024,(1):75-96+160
自2021年以来,习近平主席相继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三大全球性倡议。“三大倡议”不仅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重要方案,而且为中国的中亚外交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战略引领。中国同中亚五国是命运与共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三十多年来,中国的中亚外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当前,中国应以全球发展倡议为引领,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实现共同发展;以全球安全倡议为引领,助力中国与中亚国家实现共同安全;以全球文明倡议为引领,促进中国与中亚国家实现民心相通与文明互鉴,进而促进中国与中亚国家走上更加稳定和友好的发展轨道,并保障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取得更多切实成效。  相似文献   
33.
中亚一体化进程经过20年的实践,不仅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而且中亚国家间的合作逐渐被竞争与防范所代替,呈现出停滞的局面。宏观层面的宗教文化、中观层面的政治文化,以及微观层面的民众区域认同,有助于分析出现这种困境的原因。具体而言:中亚地区宗教文化的区域整合力不高,不能为区域一体化提供政治思想;中亚各国国内的政治文化阻碍了中亚国家间的相互依赖;中亚学者缺乏区域一体化理论研究,民众缺乏"中亚认同"。这些文化因素共同导致了中亚一体化陷入到停滞不前的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34.
拜登政府上台后,出于对美国国家安全利益的考虑,决定自2021年5月1日起撤离阿富汗,并计划于9月11日前完成撤军.2021年8月15日塔利班占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后,美军不得不提前撤离.随着美国撤军和塔利班夺取政权,阿富汗及中亚地区的形势出现了急剧变化.在此背景下,美国不得不重新调整其中亚政策,以适应阿富汗形势与美国国家安全利益需求的变化.  相似文献   
35.
当前在对恐怖分子激进化的分析中存在“激进化是否遵循线性的发展道路”和“思想激进化与行为激进化的区分是否必要”的争议,导致对激进化的理解存在困惑。在坚持非线性组织方式、思想与行为二分法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分析恐怖分子行为激进化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即对经验研究中的推动、拉动和中介因素进行了区分和统合。推动因素表现为个体或群体的失控、焦虑、羞辱、不满、怨恨等负面情绪,拉动因素表现为恐怖组织提供的“圣战”、重建“哈里发国”、“末日决战”等极端主义意识形态;而人际网络、虚拟网络与大众传媒在行为激进化中发挥着中介因素的作用。理解恐怖分子的行为激进化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就理论意义而言,可以借此探究恐怖主义的产生原因。就现实意义而言,从负面情绪、意识形态、网络与大众传媒三个方面对恐怖主义进行整合性治理,能提高恐怖主义全球治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6.
近年来,传统地缘竞争思维出现回归趋势,大国在全球和地区层面的地缘政治竞争明显加剧,大国在中亚地区的竞争和对抗是其典型表现之一。近年来,世界主要大国纷纷调整中亚政策,加大介入中亚事务的力度,导致中亚地区外交形势生变。大国相互之间在中亚地区的互动呈现更浓的零和博弈色彩,大国介入中亚事务刺激中亚国家寻求团结,大国在机制上热衷于建立“小多边”合作机制,纷纷致力于与中亚国家推进于己有利的互联互通。这一切对中国来说既有挑战,也有机遇。一方面,大国加大对中亚地区的关注和投入,要求中国谨慎行事,避免激化地区矛盾。另一方面,中国可充分发挥自身的经济优势,借助与中亚交往的已有基础和“中国+中亚五国”外长会晤机制,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的互信与合作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37.
周明  曾向红 《外交评论》2016,(4):130-156
在当前国际恐怖主义发展态势中,"基地"与"伊斯兰国"分庭抗礼,存在明显的竞争。两者所追求的战略目标明显不同,"基地"旨在通过进攻美国等"远敌"以扩大自身的支持基础,而"伊斯兰国"则在于巩固并扩大其建立的所谓"哈里发国家",因而它们的行动战略也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对于攻取领土的态度、对于大众支持的立场以及对待下属组织和其他"圣战"组织的方式。行动战略不同,导致两者的发展前景也同中有异。"伊斯兰国"扩张迅猛,恣肆一时,但前景不妙,面临诸多困境;"基地"近年来行动能力有所下降,但仍具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为了更有效地打击国际恐怖势力,国际社会需要对两者采取差别化的应对措施和打击策略。而无论"基地"与"伊斯兰国"的走势如何,国际社会均须关注并认真对待它们在理念或思想层面构成的挑战。  相似文献   
38.
"一带一路"倡议覆盖面广,其全面推进提出了更高的智力支持要求。通过梳理既有研究现状,笔者试图发现,从智力支持角度,"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亚研究的基本要求及未来发展方向。"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亚研究带来重大机遇,使其资源投入增多、研究队伍壮大、研究机构增长、学术阵地拓展,但中亚研究所贡献的智力支持仍存在重要不足。为逐步强化中亚研究对"一带一路"倡议及更为宏大的国家战略的智力支持,中亚研究界需要加大对区域和国别问题研究人才的培养力度,促进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与区域问题研究的融合,加大对基础性问题的研究力度,深化与拓展研究议题。唯有如此,才能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重大机遇,推动中亚研究水平的真正提升,进而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提供更好、更大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39.
随着上海合作组织第十三次峰会的召开,以及俄罗斯就该组织的扩员问题发表官方看法后,上合的扩员问题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旨在对上合扩员进行学理和政治分析,前者重在比较上合扩员可能带来的收益与成本;后者则主要讨论上合成员国、尤其是俄罗斯与中国在上合定位以及扩员方面的差异。通过考察发现,上合扩员的成本超出了其收益,而且俄罗斯与中国在扩员问题上存在分歧,因此可以预计,上合在近期内不太可能实现扩员。在此背景下,上合需要加强组织内部的机制建设,同时着重处理成员国之间存在的分歧、项目实施存在的资金缺口以及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等问题,以保障上合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0.
1991年中亚五家独立伊始,欧盟就开始向中亚国家提供政府开发援助。为了规范其援助活动,欧盟逐步建立起了连贯完整的援助政策制度框架。为更有效应对内外部形势对其援助政策提出的挑战,欧盟往往适时对制度框架中的援助理念、援助重点、工作方式、决策程序等有关援助活动的重要问题进行修正或调整。2007年起欧盟通过新的工具来实施中亚援助政策,反映了欧盟援助政策制度框架的灵活性与连贯性,这又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欧盟中亚援助活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