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60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东南亚国家屿我国同是发展中国家,资本短缺被普遍认为是影响其经济实现起飞的主要障碍。在国内储蓄不能满足国内投资的要求的情况下,争取外国的储蓄(包括援助与投资)便是政府力图维持经济目标增长率的首要举措。由于外国直接投资不仅可使追加资本在短期内发挥效用,而且能带来专门技术、管理经验和进入世界市场的机会,一直受到发展中国家的青睐。然而,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量与质是与一国投资环境的优劣有着密切关系的。将90年代东南亚国家与我国的投资环境进行比较,将对我国投资环境的改善与外资引进有所裨益。一、外国资本对东南亚国…  相似文献   
52.
1983年下半年,菲律宾发生了严重的债务危机。为了缓和危机,菲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救济性贷款。1983年12月1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菲所申请的6.15亿特别提款权的后备信用。1986年7月,又与菲律宾政府达成了在今后十八个月期间提供5.08亿美元的新贷款协定。之后,世界银行也向菲提供了新的贷款。为了监督菲对贷款的使用情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求菲政府在国内金融政策、对外经济政策以及国民经济结构等方面实行改革。同时要求菲政府每年向该组织提交年度经济政策备忘录。本文是菲律宾中央银行、财政部、预算部于1987年3月10日联合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交的有关菲津宾1987年经济政策的备忘录,系1986年经济政策备忘录的补充。  相似文献   
53.
一、菲律宾2001年经济概况2001年1月20日 ,是菲律宾政治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菲律宾前总统马卡泊加尔之女格洛丽亚·马卡泊加尔·阿罗约在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埃刹大道上 (EDSA)宣誓就任菲律宾新总统 ,以取代被罢黜的“民选”总统埃斯特拉达。阿罗约以其所得的菲律宾国立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得到在埃氏垮台事件上发挥重要作用的菲律宾国内经济官僚与学界精英们的拥戴。舆论界普遍认为 ,阿罗约的当选弥补了被罢黜总统国家管理水平与能力低下的缺陷。因此 ,菲律宾2001年及其之后的经济发展前景看好。然而 ,2001年经…  相似文献   
54.
亚洲"四小"通过促进工业化,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率先实现了经济的现代化与多元化.但是,它们的工业化发展进程并不是按照固定的一种顺序发展的,而是具有多样性、超越性和交融性的特点.工业发展政策是根据各经济体工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而制定的,因政府干预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对亚洲"四小"工业化进程与政策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加深对这一群体战后经济发展多样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55.
沈红芳 《当代亚太》2004,(11):37-46
本文从菲律宾"逆工业化"经济发展的特点,政府与商界的互动关系,菲律宾国内政治发展的需要,华菲族群之间的经济差距,以及菲律宾21世纪外交政策的特点等视角,探究了菲律宾政府与商界逆向应对中国入世和"10 1"的深层原因.中菲两国的经济合作存在着互补的空间,中菲两国高层领导人在处理双边关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理智和睿智,决定了在中国入世和"10 1"的背景下,中菲经济政治关系不仅不会倒退,反而将会有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56.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菲律宾国内的华侨华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性发展时期.本文首先介绍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菲律宾从事华侨华人研究的主要作者群与研究机构.其次,从政治认同和社会融合、华文教育与文化传承、华人经济成长、中国新移民等视角,阐述菲律宾华侨华人研究的主要领域及有代表性的成果.再次,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透视支撑菲律宾华侨华人研究的社会现实基础,探索促进研究重心与特点变化的深层缘由.最后,提出菲律宾华侨华人问题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  相似文献   
57.
沈红芳 《东南亚》2002,(2):17-21
一、菲律宾农业发展轨道菲律宾是个农业国 ,农业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70 %。全国约占一半的劳动力以农业为生。菲律宾的农业主要由农业种植业、渔业、畜牧业和林业组成。种植业是农业的主体 ,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占三分之二以上。由于菲律宾农村缺乏水利灌溉、仓储和交通设施 ,农业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农业收成主要仰赖气候好坏 ,生产呈不稳定状态。在风调雨顺的年景里 ,农业的增长率一般在 2 %至 3%。一旦气候恶劣 ,自然灾害发生 ,农业增长便陷于停滞 ,甚至负增长。尽管菲律宾农业部门的产值在大部分年份里略有增加 ,但是 ,由于90年代后菲…  相似文献   
58.
2011年是菲律宾阿基诺三世当选总统后完整执政的一年。在经历了2010年由选举推动的7.3%的高经济增长率后,菲律宾2011年的经济增长情况差强人意。本文从菲律宾实体经济、就业、通胀和贫困、货币金融政策与财政的视角考察了菲律宾2011年的经济增长与发展情况,介绍了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上台之后采取的主要经济措施,并预测菲律宾2012年的经济发展前景及其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59.
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东盟三国的农业发展具有增长速度较快、农业种植业结构多元化、农业架构比较合理等特点。东盟三国政府支持农业稳定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在早期主要是开拓土地耕种面积和土地改革,中期主要是推行绿色革命和促进农村农业企业的发展,近期注重持续农业的发展。东盟三国政府提供较为完善的农业信贷机制也是农业能够得到稳定发展的要因。  相似文献   
60.
在最近几年里,菲律宾进一步敞开大门,放宽了对外资流入的限制。尽管与美国(菲律宾最大的外国投资者)签订的劳雷尔——兰利协定和同等权利法案已于1974年终结,外国人还是增加了对我国的经济渗透。尤其是美国人,他们尽可能地利用了菲律宾对外资提供鼓励的新立法所规定的条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