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正>随着中国政府关于《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的颁布,"一带一路"建设迈向具体实施阶段。围绕着"一带一路"的实施,国内外各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中东地区是古代陆海"丝路"的交汇地带,又是现今"一带一路"实施的关键区域。然而,长期以来,中东地区动荡频仍,冲突迭起,乱象丛生,堪称是世界上最为动荡的地区。因此,究竟如何推动"一带一路"在中东地区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王林聪 《当代世界》2012,(10):32-34
中东变局堪称是半个世纪以来席卷阿拉伯世界政治和社会变革的运动。在这场变局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伊斯兰政治力量的强势崛起,它不仅改变着变局发生诸国的政权形态,而且对中东地区政治转型以及地缘格局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此次埃及军人的干预行动,其方式和结果不仅使伊斯兰力量遭受重创,也对未来政治转型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卡扎菲外交思想与利比亚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卡扎菲的外交思想是指导利比亚外交实践的重要依据。它来源于利比亚的历史、伊斯兰教传统的熏陶和纳赛尔主义的影响 ,其基本内容是追求阿拉伯世界的统一、反对西方强权和传播伊斯兰教。卡扎菲的外交思想具有理想主义和激进主义的特征。在这一思想指导下 ,利比亚对外政策既取得了重要成就 ,又存在许多问题。近年来 ,国际局势的变化和利比亚的困境促使卡扎菲从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 ,逐步趋向于务实、温和的外交政策 ,谋求在现存国际秩序框架内维护利比亚国家利益 ,缓和与西方国家的外交关系 ,并把非洲作为对外政策的重点。卡扎菲外交思想的变化是基于其理性判断的结果 ,而非权宜之计。  相似文献   
15.
正义与发展党有浓厚的伊斯兰主义背景,且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但就该党性质而论不属于伊斯兰主义政党.正发党执政以来奉行温和、务实的政策,以"民主保守党"自居,积极推进民主化进程,在宗教与世俗间寻求平衡,在不改变国家政权世俗性质的前提下,竭力维护伊斯兰文化传统和习俗,强调伊斯兰价值观的重要性.正发党主导下的民主模式对土耳其政治发展道路有重大影响.与此同时,宗教与世俗间的较量复杂多变又决定了这种民主模式内涵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在中东光芒耀眼的政治群星相继陨落,许多国家的安全环境没有改善,社会发展屡屡受挫,不仅政治强人的权威性不断递减,而且其统治的合法性逐渐丧失,最终导致强人政治时代的衰落  相似文献   
17.
制度分化的强弱与否是分析和判断政教关系状况的重要尺度。在中东伊斯兰国家,政教关系的变化表现为政教一体、政教合一、政教分离和事实上的政教分离等多种类型,它们对民主实践的作用各异。政教一体和政教合一对民主的实践起到抑制作用,但是,不同国家在一定的制度分化前提下,又有进行有限民主试验的可能,诸如伊朗在教权主宰下(法基赫制)进行的民主探索。政教分离或事实上的政教分离为中东国家推行民主化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是,世俗化并不等于直接导向民主化的坦途。在中东地区,世俗化与民主化是不同步的,二者之间通常还经历权威主义阶段。  相似文献   
18.
全球性问题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超越国家和区域界限的普遍性问题.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治理才能得到改变.廓清全球性问题及其对中东地区发展的影响,是推动中东治理的基本前提.西方国家一方面将全球性问题带到中东地区,阻断了该地区既有发展道路,加剧了该地区的发展困境和安全困境;另一方面又在中东地区制造一系列新问题,许多问题又外溢为地区性和全球性问题,而这些问题相互影响,加剧了中东地区的动荡程度,增加了治理难度.应对全球性问题及其对中东地区的冲击,需要提升中东国家治理能力,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进全球性问题和中东地区性问题的协同共治.  相似文献   
19.
略论伊斯兰传统政治文化对民主实践的双重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林聪 《西亚非洲》2006,1(7):16-22
伊斯兰政治,既根植于伊斯兰教,又伴随于历史演进之中,是穆斯林关于政治态度、信仰、情感等政治心理倾向和政治价值取向的总和。伊斯兰式的“部落民+臣民”文化构成了伊斯兰传统政治文化的基本属性。“敬主———忠君———秩序”是伊斯兰传统政治文化的集中体现,由此而形成“穆民———臣民———顺民”的大众政治品格,它对中东国家民主化进程起着阻碍作用。与此同时,伊斯兰传统政治文化中的“舒拉”、“公议”、“创制”等内容对于中东国家民主化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挖掘、整理和诠释这些传统政治文化资源,不仅为民主实践提供切实有力的依据,也为中东国家实现民主的“本地化”提供一种路径。  相似文献   
20.
制度分化的强弱与否是分析和判断政教关系状况的重要尺度。在中东伊斯兰国家,政教关系的变化表现为政教一体、政教合一、政教分离和事实上的政教分离等多种类型,它们对民主实践的作用各异。政教一体和政教合一对民主的实践起到抑制作用,但是,不同国家在一定的制度分化前提下,又存在进行有限民主试验的可能,诸如伊朗在教权主宰下(法基赫制)进行的民主探索。政教分离和事实上的政教分离为中东国家推行民主化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是,世俗化并不等于直接导向民主化的坦途。在中东地区,世俗化与民主化是不同步的,从世俗化到民主化,通常还经历权威主义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