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5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纵观世界.一个普遍存在但又令人困惑的现象是:几乎每个国家都在竞逐富强.赶超别国.但最终结局却差之天壤。国际经验显示.在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后,很多国家会面临两种前途:要么进入“黄金发展期”.顺利实现现代化:要么掉人有增长无发展的“拉美陷阱”。导致这种发展差异最关键的因素是发展思路的差别。这主要涉及两个彼此相关的重大问题:首先.什么是国家财富基本来源?对此问题.西方经济学史上曾出现过重农主义、重商主义和重工主义之争。  相似文献   
52.
在伊朗核危机中,美伊矛盾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矛盾,且具有结构性冲突的特征。美国不容忍伊朗核计划的主要原因包括:伊朗核计划对美国控制中东的战略形成威胁;美国倾向于通过战争等强硬手段维持对中东的霸权;布什政府有冒险主义倾向;伊朗特定的地缘位置使本国易成为美国打击的对象。伊朗不会轻易地放弃核计划,主要原因有:核计划已构成伊朗实现其地区大国梦想的标志;对外部世界的不信任和蔑视感;内贾德等新保守派生来倾向于推行强硬政策。在双方难以调和的情况下,伊朗核危机如何发展更多地取决于双方在具体条件下的实力对比和国家意志的坚定程度。  相似文献   
53.
2005年2月13日,伊拉克选举结果正式揭晓,具有什叶派背景的“伊拉克团结联盟”获得48%的选票,遥遥领先于其他参选联盟,什叶派主政伊拉克已成定局。作为占全国人口60%的一个教派,什叶派的崛起对于伊拉克、整个中东,乃至美国究竟意味着什么,的确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伊拉克国内矛盾盘根错节,其中相当部分与什叶派有关。因此什叶派在政治上崛起“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国内矛盾进一步浮现,由此增加了伊拉克政局的变数。首先,什叶派内部政治统合难度加大。在伊拉克政治中,什叶派通常被视为一支整体力量,实则不然。从此次什叶派参选政党的政治纲领…  相似文献   
54.
2003年伊拉克战争以来,伊拉克由治到乱,各种反叛武装组织层出不穷,使该国成为中东动荡的新震源。2011年中东剧变引发地区大乱局,其地区外溢效应使本就脆弱不堪的伊拉克局势乱上加乱。尤其是2014年6月异军突起的伊斯兰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搅得伊拉克政府焦头烂额,使伊局势濒临失控。在这一大背景下,对伊拉克主要反政府武装组织进行简要梳理,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5.
当前阿拉伯国家的权力更替暴力特征突出。双方权争之所以你死我活,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阿拉伯政治运行受到三大内在逻辑支配,即宗派主义、威权主义和现代国家意识。由此使强人政治在中东屡见不鲜。而在当前如火如荼的政治变革中,如果忽视阿拉伯政治的独特土壤,很可能使政治变革陷入新的误区。  相似文献   
56.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借助“文明与野蛮”二元叙事为其现实政治服务。这种政治话语起源于西方文化的两大痼疾:一是普世性与排他性结合导致的等级性文明观,二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背离导致的“精神分裂症”。在殖民主义时期,“文明与野蛮”叙事主要由基督教宗教认同、白人种族主义及西方制订的国际法理论构成,并成为欧洲殖民扩张的理论依据。在后殖民时期,这种“文明与野蛮”叙事的标准则日益从具象到抽象,更多借助将西方制度和价值观视为“现代性”“人权高于主权”等更抽象的标准,并服务于新帝国主义扩张。从结果看,这种文明标准通过制造“文明与野蛮”的二元对立叙事,人为将世界分为两个彼此隔绝、相互对立的世界。此外,“文明与野蛮”叙事还塑造出“反文明的文明观”,并由此导致整个世界日趋“野蛮化”,形成等级性世界秩序。“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新文明观”的产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57.
伊斯兰教的创立和发展对阿拉伯半岛的政治生态产生巨大影响,并在穆斯林的政治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近代,在西方国家侵略和操纵之下,伊斯兰国家主动或被动地选择了政教分离与世俗化的政治制度.在伊斯兰世界内部危机、以色列威胁和西方大国的刻意操弄等内外因素影响下,中东地区的政治伊斯兰经历多轮周期性复兴大潮,但政治伊斯兰的兴起并未缓解伊斯兰世界的种种问题,反而给中东地区的国家治理与主权国家体系带来较大冲击.迄今为止,政治伊斯兰仍是塑造中东国家政治格局的重要因素,但其影响力下降或为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58.
利比亚局势的多维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政治现实是最好的教科书,它所能给我们提供的教益远远超过任何书本。近期,波澜壮阔的"中东波"已让世人深切感受到了民众蕴含的巨大力量以及统治者不作为可能付出的巨大代价  相似文献   
59.
2011年爆发的利比亚战争是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严重失衡的必然产物。目前,这场战争已经结束,但其影响和由之引发的问题逐步显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利比亚很可能成为西方体系中的附庸和跟班,阿拉伯民族复兴之梦日趋渺茫。战争的非正义性使西方赢得眼前,却可能失掉长远。  相似文献   
60.
阿亚图拉·赛义德·阿里·哈梅内伊是伊朗最高领袖,也是伊朗政坛一言九鼎的头号人物.在伊朗政坛,总统有任期限制,且权力受到最高领袖、议会、宪法监护委员会等机构掣肘,但最高领袖可终身任职,并享有近乎无限的权力,对行政、司法、立法、军事、外交等均有影响力,对重大决策享有最终拍板权.“最高领袖不是独裁者,却是真主意志的体现者”.哈梅内伊还是伊斯兰世界1000万什叶派教徒的共同精神领袖,在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等国什叶派聚居区极具影响力.即使从世界范围看,哈梅内伊同样颇具影响.2010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将其列为“世界最有影响人物”第26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