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5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创设法律关系的意图是法律行为重要的隐含构成要件,尤其是在没有对价制度的法域。它要求法律行为必须具有“法律意义”,目的在于界定法律介入社会生活的限度,排除对家庭、社交等行为的法律调整。这些“法外空间”多为国家必须奉行价值中立的领域空间的大与小、张与弛,都映照了国家对社会的容让度与国家的治理智慧。在司法实践中,“创设法律关系的意图”多为法律直接推定,即当事人从事法律调整的行为的,推定其有此意图;反之亦反。但更妥当的方法是在个案中结合行为的情景、当事人的利益状态、诚实信用原则、信赖程度等因素综合判断。对法律不调整的行为类型,当事人不能通过约定违约金的方式使其受法律调整。在“创设法律关系的意图”行为中,双方当事人均不享有履行请求权,一方履行的,不能以不当得利为由请求返还。情谊行为的施惠人造成受惠人损害的,宜通过侵权法寻求责任减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习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在全党尤其是领导干部中引起广泛共鸣。2013年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i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相似文献   
13.
论民事习惯在近现代民法中的地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民事习惯在近现代民法中的地位●谢鸿飞一般认为,在英美法系国家,习惯是最主要的法源。①普通法的创造,与“民众的习俗、智慧及其意愿有最密切的联系。”②司法界的职能即在于适用“‘法律理性’处理案件,使习惯更为具体和明晰。”③可见,习惯在英美法中有着举足轻...  相似文献   
14.
分辨事实真伪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案件事实是司法判决的基础 ,而事实常常真伪不明 ,证据也难以鉴别 ,但法官必须作出决断 ,这就不得不使法官采用神性与生活理性、科技理性与法律理性等程序技术来解决事实真伪无法辨别的尴尬。因此 ,也有必要从实践理性的角度 ,对建立在对话的司法基础上的自然事实和法律事实的客观性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5.
小熊猫尾部脱毛症的诊疗王强何光昕余星明赵波(成都动物园610081)徐时敏吴光玉谢鸿飞(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作者对两只尾部患有脱毛症的小熊猫(Ailurusfulgens)进行了观察治疗,认为该病是由表皮葡萄球菌、皱褶念珠菌、絮状表皮癣菌等混合感染所...  相似文献   
16.
17.
18.
论权利失效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权利失效原则系德国、日本等国判例所确立的一项重要原则,其确立于民事司法有重要价值。目前我国民事立法及司法均未涉及这一原则。因而系统阐释该原则,分析其确立及运用的利弊得失,于我国民法学理论及民事司法均有一定意义。一、权利失效原则的界定结合我国诉讼时效制度的具体内容,从后文所述权利失效原则的性质出发,这一原则宜定义为: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使相对方确信其不欲再行使权利,并因此为或不为一定行为,若权利人再行使权利会造成双方利益严重失衡的,义务人对权利人行使权利事有抗辩权。一般认为,权利失效原则…  相似文献   
19.
物权行为中的三重问题:概念体系与语词还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法典的制定目前已成为最热门的立法话题。新合同法的颁行 ,意味着制典序幕已拉开 ,其初步的成功极大地刺激了学者参与立法的热情。在此背景下 ,关于一国经济体制之基础、确定财产权之归属和变动的物权法自然被提上立法日程 :学者起草的两个建议案先后亮相 ,全国人大法工委的征求意见稿也已出台。为此 ,我们特约请部分专家学者 ,就物权立法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以此为物权立法工作的稳健进行搭建一个对话和讨论的平台 ,并期望对我国的物权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网络无疑是这个时代最富有特征的东西。它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生活的重要部分,但正如任何技术发展都有代价一样,网络这柄双刃剑也给我们提出了各种新问题。其中之一即为大规模的网络侵权。近年来,网络侵权、“艳照门”、“熊猫烧香”等即为明证。实践中,引起公众关注的网络侵权则主要是侵害^格权,如隐私权和名誉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