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63篇
中国政治   9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冷战结束后,东南亚国家在新的国际关系下努力发展民族文化的同时,提出并推进东盟区域文化一体化。东南亚各国由于国情不同,长期以来所接受的外来文化影响也不同,该地区的文化发展存在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向。看来东南亚区域文化一体化短期内难以启动。  相似文献   
32.
贺圣达 《东南亚》2005,(3):54-61
电影是20世纪最为吸引和影响大众的最具魅力的艺术。尽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电视的普及和录像的广泛使用,电影观众明显呈下降趋势。但是,现在世界上每天仍在7000万人走进电影院。在东南亚也同在世界上许多地方一样,电影仍然是具有广泛影响的大众文化。一、电影在东南亚:传入和早期发展电影发明于1890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已传入当时多数是西方殖民地的东南亚各国。最早传入菲律宾(1897.1)、泰国(1987年),其后相继传入印度尼西亚(1900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1902年)、越南(1900—1910年)。①在传入东南亚各国的各种西方艺术中,电影这…  相似文献   
33.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次区域国际经济合作,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拟从亚太经济合作新课题的角度,对此进行探讨,并提出推进这一合作的几点建议。 一、亚太经济合作中的跨世纪新课题  相似文献   
34.
自从2001年6月在昆明举行第一届中越地区经贸合作国际研讨会以来,出现了一系列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中越地区经贸合作的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35.
中越传统文化发展论纲:阶段、特点和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越两国是历史上文化关系最为密切的国家.这是中外许多史学家的共同看法.然而,中越传统文化究竟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其特点和相互关系又如何?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权充引玉之砖,意在引起深入的研究.探讨问题,应该明确相应的概念和范围.本文所说的“中国”的地域,为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范围,“越南”为现在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领土范围,与历史上的“中国”和“越南”的地域范围不完全相等.所谓“传统文化”,一般是指历史上逐步形成、沿传下来的民族文化.中越两国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要在一篇论文中全面涉及两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  相似文献   
36.
“世界第八奇迹”前途莫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的菲律宾伊夫高省的高山梯田,正面临着前途莫测的未来。 伊夫高梯田过去一直是菲律宾的旅游胜地和学者们的考察中心。有一位人类学家称赞伊夫高省种植水稻的高山梯田“是菲律宾给人以最深印象的胜景,菲律宾一切奇迹中最伟大的奇迹。” 伊夫高梯田之所以使人叹为观止,是因为它极为宏伟壮观。最早研究伊夫高文化的学者之一亨利·奥特勒·拜尔曾说过,如果把垒成伊夫高所有梯田的全部石壁连成一线,其总长度相当于地球圆周的一半。不仅如此,伊夫高梯田还是一项工程上的伟大奇迹。当地“原始的”居民在群山峻岭中建造层层梯  相似文献   
37.
东南亚是制造青铜器最早的地区吗? 六十年代以后,由于在泰国东北部进行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古器物,有的考古学家提出了青铜器的制造可能始于东南亚的看法,向青铜器最早始于中东的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有人则对这一看法提出了质疑和反驳。本文拟对泰国东北部的考古发现和人们提出的问题作一简单的介绍。 一、侬诺他的考古发现 1967年4月,在美国夏威夷大学第四十二届年会上,该校考古学家索尔海姆宣布了一个使得全世  相似文献   
38.
在1824—1948年间,即从第一次英缅战争到缅甸独立的120多年里,缅甸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国家(1826—1885),最后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885—1948),政治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宗教和教育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其最重要的特点  相似文献   
39.
贺圣达 《东南亚》2014,(1):1-10
东南亚地区战略格局经历了复杂的历史演变过程,近代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形成了严格意义上的东南亚地区战略格局。在冷战时期(1949~1980年代末)和后冷战时期(1990年代初至今)东南亚地区战略格局呈现出不同的态势。目前东南亚地区战略格局的特点是:东盟加快推进共同体的建设进程,中国、美国、日本、印度、俄罗斯等多个大国则以不同方式加强在这一地区的存在与影响,从而形成了一个形式上以东盟为主体、各大国展开博弈的复杂的战略格局。中国在东南亚地区战略格局中,地位特殊,作用突出,但也存在着薄弱环节。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发展与东盟关系的战略意愿,为此,需要积极、妥善地应对东南亚错综复杂的战略格局所带来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40.
自16世纪中叶西班牙入侵菲律宾后,殖民当局一直实行专制、垄断和锁国政策,将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经济制度移入菲律宾.菲律宾社会经济发展仍然是缓慢的,长期处于一种中世纪式的孤立、封闭状态,而西班牙人带来的文化不过是天主教以及大多与天主教相联系的文化.菲律宾的近代文化,是19世纪中叶以后才得到发展的,而在菲律宾革命前的“宣传运动”中和革命时期(1896—1898)连续出现了两次高潮,使得菲律宾近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在19世纪末的东南亚走在最前列,在东南亚文化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纪念1896年的菲律宾革命100周年之际,回顾菲律宾近代文化的发展,特别是探讨菲律宾革命与近代文化发展的关系,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