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半个世纪的革命友谊──记周恩来同志与郭沫若郑毅涛,郑宇同志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们既是志同道合的战友,又是亲密无间的朋友。郭沫若最早见到周恩来是在广东大学(后改为中山大学)。是他去听周恩来的演讲。1926年6月,在邓演达出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主...  相似文献   
22.
郑宇 《法学》1983,(10)
清朝李赓芸当过漳州(今福建省龙溪县)的知州。当地的百姓性格骠悍,经常发生殴斗事件,是个出名的难以治理的地方。李赓芸召来乡约、里正问道:“有了纠纷为什么不告诉官府而要相互殴斗呢?”他们回答说:“如  相似文献   
23.
对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的几点看法陈凤英郑宇第二十二届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于6月27日至29日在法国里昂举行。本次会议的规模超过以往,除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参加第二阶段政治会议外,还特邀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负责人与会。会议讨论了...  相似文献   
24.
深挚的情谊──周恩来与宋庆龄郑毅涛,郑宇周恩来与宋庆龄的革命友谊始建于20年代,正值国共首次合作期间、她曾回忆道:“在20年代中期,我在广州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他当时很年轻,但已经俨然是一位革命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多才多艺,久经锻炼的领导人了。”而宋...  相似文献   
25.
郑宇 《行政与法》2006,(5):116-118
利益偿还请求权制度在理论与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仅对利益偿还请求权的成立要件进行分析研讨,认为票据权利有效存在,票据权利因时效届满或手续欠缺而消灭,义务人获得利益是利益偿还请求权的三个成立要件,并就其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作了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26.
郑宇 《瞭望》2000,(30)
今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已彻底 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经济 增长全面加快,信息技术成为主要投资增长点,但世界经济发展仍存在不少变数。世界经济全面向好 第一季度全球大部分地区的经济增长都超过预期:美国、欧元区、日本分别为5.5%、2.8%和10%;韩国、香港、马来西亚等亚洲新兴市场甚至达到两位数。 联合国预测2000年世界经济增长将达3.5%,超过1999年的2.7%,为1996年来的最高水平。亚洲新兴市场、拉美和经济转型国家的平均增长率将分别达到6.5%、3.7%和5.25%。通货膨胀压力也不大,2000…  相似文献   
27.
东亚金融危机对亚太及中国的影响和启示郑宇东亚金融危机在爆发时并未引起国际社会的足够重视,主要原因是发生危机的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不大。如果排除基本上未受危机影响的中国大陆,金融危机地区的GDP仅占全球总额的7.3%,贸易量占全球总量的4.4%。但由...  相似文献   
28.
梯田的弧线     
郑宇 《今日民族》2008,(8):31-32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箐口村坐落在海拔几千米的哀牢山区,与另外几个哈尼村寨遥遥相望,中间是各自依山而上层叠的梯田,呈现出相互拱绕的姿态。夏季,一路上山,可以明显感觉到立体气候由热到凉的变化。可惜这里没有马,不然,顺着宛转而下的斑驳石路纵马狂奔,冲着一侧广阔疏朗的梯田大吼几声,是相当惬意的事。  相似文献   
29.
为了防止公权力不恰当地进入私人生活,以致侵害私人权利,公私法划分得以出现和传承。在公私法划分的背景下,我们更容易理解宪法的传统使命:调整权力与权力、权力与权利之间的关系。而现代宪法的发展却隐现着调整私权关系的倾向,颇值得关注。因为,对于现实中的某些私权对私权的侵害,法律却无能为力。但是,公权力对私人生活的进入极有可能导致权力对权利的侵害和权利之间的冲突。也正因为这样,在配套措施和具体制度设计出来以前,各国在宪法“私用”问题上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30.
1995年第3季度,日美金融界相继发生了一系列堪称“银行风暴”的惊人事件。事件的性质迥然不同,但均具有巨大的影响。 一、特征 (一)日本:金融机构倒闭突增,呆帐严重,信誉下降。日本的宇宙信用社、木津信用社(日本最大的信用社,储蓄额超过1万亿日元)和兵库县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一个月内相继倒闭,其规模是战后以来最大的,结束了日本银行的“永不倒闭神话”。另据日本大藏省估计,日本金融机构的呆帐总额约达40万亿日元(美国对呆帐的定义是利息积欠超过90天的债权和银行实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