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篇
  免费   15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55篇
法律   60篇
中国共产党   46篇
中国政治   94篇
政治理论   25篇
综合类   2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天水应结合地方实际,以生态环境建设为核心,以新理念为指导,建设宜居天水。  相似文献   
62.
艾青不仅有着诗人的智慧,还有着哲学家的头脑,他把对真、善、美的渴望,及对假、恶、丑的鞭挞,用形象化的语言融入自己的诗篇,给人以哲理性的启发和思考,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63.
为初步探究西部高等院校学生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和行动意愿,对宝鸡文理学院600名学生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被调查者对气候变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在了解的基础上改善自身行为的意愿等三方面。结果显示,对气候变化情况了解很多和有一定了解的大学生分别占16%和25%。大学生对气候变化普遍担心(96%)和悲观(72%),但有99.8%的大学生愿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建议政府、学校能更多地宣传气候变化知识,并开展能让大学生参与的活动。  相似文献   
64.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在反思文艺学学科的论争中,主张回归文学学的学者揭露了已有文艺学研究的文学中心主义的倾向,但没有走上克服文学中心主义的正路;以文学学代替文艺学体系而又依然将该学科称为文艺学,无疑把文学中心主义推向了极致,这不是矫正,而是错上加错。因此我们有必要矫正文学学对文艺学的僭越,与此相应,重新出发的文艺学建构也应警惕本质主义的复辟、宏大叙事的异化以及文学中心主义观念,让文艺学真正回到多元共生的文学艺术本体。  相似文献   
65.
俄国在18世纪进行了彼得大帝的改革。这种主要在物质层面上进行的改革延续到19世纪,引发了30年代末至50年代的西方派和斯拉夫派的大辩论。这场辩论主要涉及俄罗斯的命运、历史地位、历史使命及其应走的发展道路等重大问题,也波及到文学、哲学、宗教、艺术等各个领域。这场辩论标志着俄罗斯民族意识的觉醒,极大地推动了俄罗斯精神文化的发展,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登上世界高峰和独立的俄罗斯哲学出现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66.
对自由、理想、完美、永恒的渴求,是人类存在的根本,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为之奋斗不息,这一贯穿整个人类历史进程的渴求,似乎离人越来越远。面对人的悲剧命运的被动存在,是勇气和希望给了人以超越的精神。艺术总是时时不忘将勇气和希望带给处于困境中的人们,把人类的所有渴求都展现在了它的世界里。  相似文献   
67.
公平原则在税收政策制订与执行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工具性作用,日本的所得税制在采用公平原则方面很有参考价值。日本开征所得税为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顺利实施却有赖于公平这一政策工具的推动。政府以公平作为征税理由之一,提高了政府征税的正当性,有效降低了征税阻力。  相似文献   
68.
在尊重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和依法治国的呼声越来越高的形势下,我国终于正式成立了一个名叫“法规审查备案室”的机构。该机构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对各种法规内容进行审查,看其是否违宪。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对于加快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加快我国宪政制度的建设,提高国家机关、领导干部和全国人民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国的自觉性都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9.
当前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学风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必须根据马克思主义学风的要求,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风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必须严格学员管理,找准学风建设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70.
“第三条道路“思潮对我国青年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正面看,"第三条道路"思潮有利于青年了解国外动态,培养民主务实的思想;但其负面影响却是迷惑青年模糊意识形态的区别,蛊惑青年放弃对社会主义的追求,助长青年狭隘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滋生.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鼓励青年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引导青年认清"第三条道路"思潮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