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29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外资”与“歪资”四川刘文忠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本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我们有一些人,却想方设法地打歪主意,把外资变成了“歪资”。据悉:某企业经营无方,赢利无术,见合资企业享有不少优惠政策,便挖空心思地想出了一个“挂羊头、卖狗肉”搞假“合资”...  相似文献   
22.
山西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强调指出:“不关心群众的疾苦,不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就是不讲政治。我们对老百姓应该持什么态度?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能虚情假意,不能三心二意,这就是政治”。听罢此言笔者颇有同感。 讲政治不是一句空话。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干部,特别是手中掌握着党和国家重大权力的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23.
下岗职工要着眼大局刘文忠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职工下岗现象已频繁出现,有一些同志由于不能适应这一新情况,采取了一些不应有的行为,或举止过激,或言辞尖刻。对于诸如此类的情况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和社会稳定是很不利的。首先应该看到,...  相似文献   
24.
九届三次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期间,加大对内开放,放宽对民营经济的投资限制,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的竞争环境等等呼声十分强烈,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融资渠道,既要对外开放,也要对内开放。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我国6万多亿元的城乡居民存款中,80%的存款是由15%的人所提供,也就是说大约有4万亿人民币集中在民营经济人士的手中。如果把这部分人的投资积极性调动起来,无疑对扩大内需和刺激消费会带来积极的影响。然而,尽管中央和地方为民营经济发展出台了不…  相似文献   
25.
1956年1月1日,在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关键时刻,首都北京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者联名向中央提出了实行公私合营的申请,这一举动,得到了上海、天津、广州、武汉、西安、包头、沈阳等大城市以及全国各地50多个中等城市的热烈响应,一个以全行业公私...  相似文献   
26.
一、问题的提出2004年中共中央颁布"一号文件"作出了在5年内逐步取消农业税决定,截至2005年年底,全国绝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均提前2-3年取消农业税,这标志着农村"零税赋"时代的来临。从2006年  相似文献   
27.
刘文忠  王绿瑛 《新视野》2005,3(1):52-54
行政相对人是指直接参与行政过程并且其实质利益受到行政行为影响的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主体。在整个行政过程中,行政相对人并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角色, 整个现代行政过程中都充斥着行政相对人积极主动的法律行为,行政相对人的行为影响着行政过程的启动、运行甚至结果,行政相对人不依附于行政主体而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和人格,是行政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和协作者,而不是行政行为的客体。  相似文献   
28.
品牌,是一个商业名词,做为一个商家,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打开市场,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当今社会无论在物质方面,还是在精神方面,都是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这对于肩负维护社会稳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重任的检察机关来说,无疑不是严峻的挑战。检察机关要生存、要发展,必须要正视形势,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得到社会的认可。  相似文献   
29.
量变与质变     
据中央电视台“焦点访淡”近日报道:广东省遂溪县原教委主任罗友夫妇,利用手中权力,借“为教师调动工作”之便,从收受他人一条烟、一瓶酒的“礼尚往来”开始,胃口越来越大,仅一年时间收受了大量的现金和两大卡车的“礼品”,价值达30多万元,堕落成了人民的罪人。  相似文献   
30.
"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的一种后现代主义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文忠 《河北法学》2005,23(5):86-91
如何坚持法律的正义准则、确定司法过程中的法律价值准则是司法改革的中心问题.法律的实体正义正被解构和反思,人们开始思考行动中的法律正义,关注程序正义.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家试图从现象学或者语言学等不同的角度找到一条立足于程序正义的出路,但是由于程序本身的微观性、个体化,寻找程序正义本身的道路必然是漫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