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周赟 《河北法学》2006,24(11):9-11
对于黑格尔法哲学这样一个异常庞杂的体系,学界一般认为其大体属于理性主义范畴.然而,正如黑格尔自己所言,欲准确把握其法哲学,就必须将其放在黑格尔逻辑学的背景中进行;在这个前提下,从辨证逻辑角度讲,当我们认识到黑格尔法哲学中的理性主义成分时实际上就意味着其中也必定含有经验主义的成分.欲全面而深入地研究黑格尔法权哲学,就必须对相关的经验主义成分予以充分地关注.  相似文献   
12.
周赟  赵晖 《人民论坛》2013,(2):146-147
随着对公民概念的认识不断加深,政治体系也在朝着更为科学的方向建构。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活跃,人们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投入到经济活动之中,从而造成了个人在不断追逐经济利益的同时,忽略了公民利益,公民作为政治社会主体的作用也就被严重地削弱。所以正确认识公民是重新确立公民在政治领域的主体地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西方公共行政的研究在不断对先前行政管理理论的否定中向着更为完善的方向发展,这些新的理论也同样激励着公共行政的实践者以新的思维去实现公共管理。然而这一切似乎未能改变公共行政领域出现的各种危机,现实的公共行政体制充分显示出行政理论在现实面前的捉襟见肘,理论与现实的脱节造就了公共行政领域的混乱现状,公共行政理论全面陷入困境中。而后现代公共行政学的话语理论的出现,使我们能够更为细致入微地分析公共行政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成华区曾经是成都市的老工业基地,经过“东调”、东郊工业企业生活区危旧房改造惠民工程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已经进入了大拆迁、大建设、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战略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经济的不断发展,带来了社会的进步和繁荣;人口的流动性不断增强,也带来了更多的社会问题和矛盾纠纷。近年来,成华区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诉求,  相似文献   
15.
日本近现代法律移植成功的相关因素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日本法律移植时的国民性、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等角度进行探讨 ,可以看出日本法律移植成功的原因除了技术因素外 ,还在于其国民所特有的民族心理、思维方式、法律文化观以及日本国内长期以来形成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这对我国法制现代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道成肉身”:论庭审过程中法律事实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赟 《中外法学》2011,(3):578-591
从表面上看,法官在识别法律和认定事实的过程中可以分而治之,并且尤其是在事实的认定过程中法官很难有发挥主观性的空间。然而,如果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事实上法官根据法律认定事实的过程非常类似于基督教中的"道成肉身"教义之内在逻辑。这也就是说,庭审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充盈着法官能动性的过程。当然,这并不必然意味着法官在庭审过程中总是倾向于滥用此种能动性,因为法官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法官庭审过程具有"道成肉身"特性这一结论不仅仅有助于更清楚地认知司法裁判过程,并且立法者也可以从中获得某种教益。  相似文献   
17.
应该说,法官与法律的关系是以司法为视角进行法学研究时所应当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在对已有相关理论进行评析的基础上得出了以下两个基本结论:其一,理想的法官与法律的关系应当是:法官乃法律的有限诠释者;其二,为了更好地保证法官与法律之间的这种理性互动关系,应当创制原则性法律。  相似文献   
18.
周赟 《法学》2024,(2):19-31
一般认为证据的功能是证明案件事实,但这种观点无法解释如下逻辑问题:当只面对证据时,我们并不知道事实是什么,又如何用证据去证明这个我们不知道的事实?若我们考察作为案件结论小前提的事实之生成过程就会发现,作为案件结论小前提的事实,恰恰是办案人员依据证据及其他一些相关因素构造而成的。这意味着,证据的首要且本质的作用其实在于:它是用以构造案件事实的一种重要原材料,证明只是证据的第二性、辅助性的作用——证据可用来证明一个已经得出的案件事实结论,或用来证明其他证据。证成这一发现不仅可以解决当前通说面对的逻辑难题,还可以带来一系列理论和实践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法典的未来——论原则性法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本法律之时滞性与现实生活之变动性之间的冲突可谓成文法国家法治进程中"永远的痛"。这种"痛"在我国表现得尤为明显:为了使法律文本适应现实,即使是作为根本法之《宪法》也总是三番五次地被修订。为缓解这种"成文法之痛",学界作出了种种努力,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倡导在司法实践中运用法律方法对之进行救济——遗憾的是,此种方法只能起到扬汤止沸的作用。欲标本兼治,就必须釜底抽薪,进行原则性法典的创制,而原则性法典亦是将来法典之面目。  相似文献   
20.
目前研究集团腐败一般是从低度社会化的经济人假设和过度社会化的社会人假设出发,两者由于没有考虑具体的社会情境来补充解释,从而陷入理论假设的陷阱.集团腐败是由不法交易关系联结而成的,必须将其嵌入社会关系结构中进行观察.通过分析发现,集团腐败在纯粹利益交换之上衍生出了基于互惠信任的社会交换,通过真实的社会情境建立了情感义务的人际纽带.中国社会文化情境中集团腐败受到亲缘血缘等人情要素的影响,亲密、信任与责任使得交换过程中形成互惠规范.通过互惠交换产生了横向平行与纵向垂直的关系结构,推动集团内部的权力分化进而构建微观秩序系统,最终使集团腐败成为嵌入在社会关系结构中具有总体性文化情境认知的人际联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