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3篇
法律   47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合作作品,又叫共同作品、合著作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创作的作品。合作作品的作者称为合作作者,既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人,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人或公民与法人。据介绍,1983年以来,我国发生的1000多起版权纠纷案,其中涉及合作作品的占三分之一以上。正确处理合作作品纠纷的前提是对合作作品的正确认定。本文拟对此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42.
论诉的利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永安 《法学家》2005,(6):88-96
诉的利益是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中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是衡量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的核心基准.本文围绕诉的利益内涵之界定、诉的利益的本质与功能,以及诉的利益的衡量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并结合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43.
我国民事诉讼费用制度之运行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44.
虽然我国现行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强调以展现司法的"大众化"功能为重要目标,但是该制度的具体设计明显脱离了我国现实的社会情境和司法环境,以致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人民陪审员选任精英化、职权行使虚名化、管理机制法官化等现象。要实现人民陪审员制度之目标,就必须正视二元社会结构、民众参与能力等现实条件,并合理配置人民陪审员的职权、提高民众的认同感以及参与度。  相似文献   
45.
法院诉讼行为要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廖永安 《法学家》2003,(2):47-55
民事诉讼行为是民事诉讼法学的一个基本理论范畴.按照德国法学家绍尔(Sauer)的说法,“诉讼行为之概念乃为诉讼法之中心”.此说虽有夸张之处,但从大陆法系诸国法学的现状来看,诉讼行为理论实为构筑民事诉讼法学体系的理论基石之一……  相似文献   
46.
事后不可罚行为是指,在状态犯的情况下,主实行行为完成以后,在原法益的范围内又实施的一个对主行为所造成的不法状态加以保持或者利用,未侵害新法益的行为.事后不可罚行为在国内刑法理论中较少讨论,在国外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争议比较大.不论是法律竞合说还是构成要件解决说,都不能对事后不可罚行为进行合理恰当的解释.本文通过对我国刑法理论的吸收犯进行改造,将事后不可罚行为纳入吸收犯的范畴.并在此基础之上对该行为的基本特征和形态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47.
民事诉讼活动的启动和展开离不开各类诉讼主体的诉讼行为,民事诉讼法上各项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也只有通过诉讼主体的诉讼行为才能加以实现.因此.诉讼行为无疑也就成了民事诉讼法学所关切的一个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目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尤其是对民事诉讼中的“不作为”现象的探讨更为少见.本文拟对人民法院“不作为”现象作一粗浅探讨,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48.
人们选择司法是因为相信司法是维护公平正义的,但在司法实践中,司法不公的现象已成为社会的痼疾.作为民事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事诉讼费用制度对司法公正的影响不客忽视,而我国民事诉讼费用制度存在着缺陷.应积极稳妥地推进制度建设,并赋予国民如不服诉讼费用的决定可提起上诉的权利,加强诉权对审判权的有效限制和监督,以从真正意义上对诉讼费用制度予以规制.  相似文献   
49.
对民事诉讼中法院“不作为”行为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事诉讼就其本质而言,在于通过国家强制力对当事人之间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作出确认,并保证确认的权利义务得以实现。诉讼中法院与当事人分别运用审判权与诉权实施相应的诉讼行为,①并通过其相互作用共同推动民事诉讼的发展。其中法院作为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主体...  相似文献   
50.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之检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虽然在理念和制度上都有所创新,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因而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改革与完善。为此,应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诉讼费用法》,对诉讼费用的构成进行科学划分,加强对人民法院的财政保障,重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建立诉讼保险制度,改革律师收费制度和进一步完善对恶意诉讼与滥诉的惩戒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