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2003年10月27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颁布实施4年有余之际,李铁映副委员长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了关于检查建筑法实施情况的报告。这个报告的结果令人震惊。报告说:目前在招投标、项目审批、设备和材料采购中行贿受贿、贪污腐败的问题仍然“相当严重”。他用一个比例说明了这个“相当严重”的程度。他说,据有关方面统计,在近年来查处的行贿受贿案件中,发生在建筑领域的占到1/3以上。建设领域是腐败的重灾区,“工程立起来,干部倒下来”的现象比比皆是。在《建筑法》颁布4年之际,这种现象依然“相当严重”,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古人早就讲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这些警世名言,今天对我们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  相似文献   
13.
西柏坡——中国共产党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周恩来语)。1949年3月23日上午,中共中央即将从这里动身,起程前往北京——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地位显赫的王者之地。这是一个在中国的历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日子——一个真正代表千千万万最普通民众利益的党所领导的军队,即将结束全国战乱,在北京宣布建立人民政权,从而建设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全新国家。“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在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人们看惯了“你方唱罢我登场”般戏剧性的王朝更替,权力圈外的普通人们对政权的更迭已不抱热望。但是,这次却不同,人们从这支党和队伍的旗帜上,从他们的语言和行动上,看到了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统治者的东西。这种特质再一次激动了人们久已冷却的心灵:人们切盼着这个政权的到来,同时一些人又怀着些许忐忑:他们的这种好作风能长久吗?黄炎培先生的发问就代表了这种心情:“中共能跳出历史兴亡的周期率吗?”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也有所顾虑。从泥土地进入紫禁城,环境变了,地位变了,具有七情六欲的人难保不变。所以,党的领头人毛泽东的心情并不轻松,他对同行者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为了“应考”,中国共产党作了充分准备。赴京之前,中共召开七届二中全  相似文献   
14.
提高纪检监察宣传教育实效的几点思考李学舜提高纪检监察宣传教育效果是宣传教育工作目的性的内在要求,而如何提高宣传教育的效果,达到既定目的,则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必须研究的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关于检验纪检监察宣传教育效...  相似文献   
15.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做好新时期行政监察工作,必须适应人民群众对社会监督的合法性、有序性以及有效性提出的要求,明确行政监察机关职能的定位,逐渐实现“四个转变”,即:思想观念上要从人治向法治转变,制度安排上要从无序向有序转变,工作方式上要从过多的临时性的联合检查向专业化经常性的检查转变,效绩评定上要从侧重于个别问题的查处向标本兼治重在治本转变。为不失时机地实现“四个转变”,行政监察机关目前要特别注意把握好“四个依照”。必须依照法律规定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现代社会对政府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除了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进一步加大国有资产投入、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能力外,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国有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可以预见,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高潮即将来临。大规模的企业改革必然伴随着大规模的资产流动。经验表明,企业改革之际,往往也是一些腐败分子乘机以权谋私,化公为私,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高发期。所以,三中全会指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保证。作为反腐败的职能机构,纪检监察机关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把查处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案件作为工作重点之一,使国有资产在政策法律规范的轨道内移动,为企业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7.
曾经,我们有过“大跃进”时代的虚报浮夸。曾经,我们有过“全国山河一片红”时代的形式主义。我们是个深受“虚假”之害的民族,然而虚假却在我们的社会里根深蒂固。今天,不仅有以牟取暴利为目的的假冒伪劣商品在坑害着无辜的消费者,还有以图谋官场升迁而蓄意制造的虚假政绩误国害民。如果说前几次虚报浮夸、形式主义的泛滥有上层刻意引导的因素,那么当今的虚报浮夸、制造政绩现象则是在中央一再强调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大背景下出现的,是一种少数人的典型的腐败行为。本期“聚焦”试图揭开政绩虚假之幕,探寻其后隐藏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关注中国反腐进程的人们会发现,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尉健行同志在代表中央纪委向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作的工作报告中,在讲到中国反腐败斗争目前所面临的形势时,有两句话特别令人注目和深思:“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比较严峻。”“今后一个时期腐败现象仍有可能易发多发。”人们也许要问:打了那么多“苍蝇”和“老虎”,订了那么多规章制度,为什么腐败还会“易发多发”?中国的腐败还有治没治?什么时候才能迎来弊绝风清的那一天?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作一番解读,不知能否对读者解疑释惑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生活在阳光下,生命肌体才能健康成长:生活在阳光下,社会肌体才能协调运转;没有阳光,生命肌体就会霉变;没有阳光,社会肌体就会腐败。阳光可以消除一切腐败的滋长。腐败正是在缺少阳光的黑暗角落里生长的东西,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目光汇聚在一起,就是明亮的太阳。拆除一切遮盖,让所有的活动都置于这样的“阳光”“之下,腐败现象才会得以根本遏制。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将党和政府的活动尽可能向全社会公开,让人们生活在透明的阳光里,这既是人民当家做主人的切实体现,也是减少党和政府的失误、消除各种腐败现象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