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18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124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49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2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91.
论级别管辖权异议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级别管辖权的异议是管辖权异议制度的重要内容,对级别管辖权的异议分为不同的类型。我国司法实务对级别管辖权异议与对地域管辖权异议采用不同的处理程序,不允许当事人对受诉法院就异议所作出的决定提起上诉。这种限制上诉的做法既缺乏法律依据,也不利于保障当事人的程序权利,且与修订后的民诉法允许对管辖错误申请再审的规定不相协调。应当赋予当事人因诉讼进行中确定级别管辖的事由发生变动而请求将案件移送到上一级法院审理的权利,应当赋予当事人对级别管辖异议裁定的上诉权。  相似文献   
192.
李浩 《人民论坛》2010,(6):112-113
《物权法》的颁布实施使我国金融业的运行环境发生了重大法律改变,它既为金融业的业务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也因此引发更多的金融风险。从金融机构实现担保物权的视角,探讨金融机构在《物权法》环境下充分运用法律、化解风险、保护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3.
刑法学发展的历史上,出现过意志决定论与意志自由论的争论,但意志决定论的观点是建立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之上的,而刑法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在刑法学中关于意志是否自由的探讨更应当依据社会公众的观念与感觉,而不是完全依据实证数据得出结论,所以在刑法学领域内,意志自由只能是一种拟制的。  相似文献   
194.
举证责任倒置:学理分析与问题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举证责任倒置在民事诉讼中有其特定的学术背景并由此形成特有含义,是指对依法律要件分类说分配举证责任所形成的正置结果的局部修正。倒置举证责任会产生实体与程序双重效果。法官裁量决定倒置举证责任作为补充性方法应予肯定,但应严格控制。对医疗纠纷实行举证责任双重倒置有利于保护患者利益,但对医疗机构相当严厉。双重倒置宜近存远改。  相似文献   
195.
10年前的今天,共和国法制史上发生了一件义意重大的事情——她的第四部宪法,即现行宪法诞生了。现行宪法是四部宪法中公认的制定得最好的一部宪法,它反映了进入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后我国社会各方面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改革开放这一鲜明的时代特色。在宪法诞生10周年和学习党的十四大精神之际,回顾宪法10年来发展的历程,根据十四大精神展望我国宪法今后的发展与完善,无疑是一种极好的纪念方式。  相似文献   
196.
论人民法院与仲裁机构的新型关系──为《仲裁法》的颁行而作江伟,李浩仲裁是一种制度化的司法外解决争议的方式,它与国家的诉讼制度和法院的司法活动存在着相当密切的联系,一些国家将仲裁程序规定在民事诉讼法中便是有力的证明。自仲裁与诉讼"接轨"以来,如何理顺仲...  相似文献   
197.
李浩 《法学研究》2011,(4):120-135
“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法院调解应当遵循的原则之一,确立这一原则是为了保障司法调解的公正性。这一原则当下正受到理论和实务界的强烈质疑。我国是以法院为中心规定诉讼调解制度的,法院调解并非诉讼上的和解。调解在性质上仍然是法院的审判行为,调解与判决一样都是完成民事诉讼法所规定任务的手段,加之当事人期待接近裁判的调解结果以及调审合一的程序模式、法院调解的经验教训,这一原则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具有理论和实践的依据。法院立案调解、对事实存疑案件调解所取得的成功,均不能成为否定该原则的理由。除非将法院调解置换为诉讼上和解,否则继续保留这一原则就有充分的理由。  相似文献   
198.
回归民事诉讼法——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的再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法授权法院依职权收集审理案件所需要的证据,为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在民事司法改革过程中,这一权力被极度缩小,使得我国法院依职权收集证据的权力明显小于德国、法国等大陆法系国家。通过发现真实达致实体公正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民事诉讼制度的根本目的,过分限缩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的权力妨碍了实体公正的实现,已经产生了多方面的负面效应。因此需要对以往的改革进行检讨,并通过适当扩大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的权力,在民事诉讼中建立科学的案件事实发现机制。  相似文献   
199.
李浩 《法学研究》2014,36(3):130-147
对民事调解书进行检察监督是2012年民事诉讼法的新规定,也是我国检察机关的新任务。对调解书的监督与对判决、裁定的监督存在多方面的差异,只有充分认知和把握两者的区别,对民事调解书的检察监督才能顺利进行。民事诉讼法第208条中的"调解书",解释上应包括调解笔录、司法确认裁定书,但不包括仲裁调解书。对调解书的监督,应当采用依职权监督的方式。授权检察机关对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调解书进行监督的规定属于法律中的一般性条款,检察机关正确实施监督的关键在于恰当界定调解书是否损害这两种利益。对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应当采用目的性扩张的解释方法,调解书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严重违背社会公德、损害集体经济组织利益、损害社会弱势群体利益的,也应当视为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损害案外人利益的虚假诉讼的调解书,也应成为监督的对象。适用民事诉讼法第208条时,还应注意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在一些情况下难以精确地界定和区分。  相似文献   
200.
英国证据法中的证明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证明责任在英国证据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成文法有时明确地规定证明责任的具体分担方式;审判实践中,证明责任更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对于当事人而言,证明责任是关系到其胜诉或败诉的重大问题;对法官和陪审团而言,证明责任之履行情况对其裁判当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