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2篇
法律   3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6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超过金融风险,成为威胁中国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诱发因素,全面整顿、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已刻不容缓。分税制改革导致的地方政府财权与其所承担的公共服务的责任不相匹配,以及淘汰式的地方官员考核机制,促使地方政府陷入举债危机。全面推进地方自治,逐步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公债制度是化解风险的出路。  相似文献   
22.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人不仅不懂得“敬畏”大自然,甚至敢藐视它。大自然算老几?我们就是要“改天换地”、“改造大自然”!当代中国人“不怕鬼”、“不信邪”已经到了近乎“傻帽”的地步了。一个民族,一旦到了天不怕地不怕地步,它也就什么事情都敢干了。  相似文献   
23.
一般认为,预算制度已构成对财政支出的有效节制,因为国王们花钱要跟别人去商量,求得议会的谅解和批准,这已是人类文明了不起的进步了。所谓把统治者“关在笼子里”,这个笼子差不多就是由预算法案编织而成的。但美国人对这样的制度架构仍感觉不放心,又别致地在国库这个财政资源包上多加了一道拉链,这就是预算拨款机制。就是说,如果拨款委员会通不过,即使预算法案得到了批准,实际操作的行政部门也还是拿不到钱。拿美国的经验与其他国家一路比下来,不能不承认,这其实也算得上美国的国父们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24.
我国政府至今尚未出台允许发行城市政府公债的决策,要迎来城市政府公债的出台,看来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25.
本文运用财政社会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对财政为什么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以及中国在此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提出该命题的原因做了理论阐释,并从税收和公共支出两个方面的法律约束、政府支出责任的确认、财政问责制的形成、央地之间合理的财政关系,以及税收和财政支出的公平正义等方面,对我国当前财税领域的若干核心和关键的问题做出了分析论证。本文的核心观点是,财政是连接政治、经济与社会三大子系统的媒介,只有把财政问题上升到这个综合性极强的理论高度,我国现代财政制度的建构和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才是现实的和可能的。  相似文献   
26.
正在审议中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将个税免征额调整到1500元,虽然没有达到人们希望的1600-2000元的标准,但仍可在相当程度上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负。“1500”这个数字也因此成为本轮个税改革最吸引公众眼球的焦点。其实,免征额的调整是个税改革中最简单的问题,除此之外,尚有一系列税制设计问题需要通盘考虑,甚至更值得人们投入热情与精力积极参与并推进之。  相似文献   
27.
李炜光 《南风窗》2008,(7):36-38
如果还是维持目前的税制结构,即使实行了轻税政策,也还是解决不了税收负担不公平、不公正的问题。笔者是在出租车上听到温家宝总理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那句话的:"要扩大民主,完善法制,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其中的"公平正义"四个字总理反复强调,令人回味再三。  相似文献   
28.
李炜光 《公民导刊》2011,(12):38-39
打开由"德克萨斯州公众政策基金会"创建的"德克萨斯州预算资源网",会看到网站的欢迎界面:"这是您的钱,您应该知道它们是怎么花出去的!"右上角有一行飞快闪烁的数字,这是德克萨斯州预算网的政府日常开销的计算器。打开它,又会出现一行小字:"德克萨斯州政府花  相似文献   
29.
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建立了蕴含着法律精神和必要的制度配置的预算公开机制,证明了它决不是可以任意删减的法定环节打个比方:有两条船海上遇险,其中一条船发现危险立即通报全体乘客,且积极组织力量排除险患;另一条船在面临险情时却极力  相似文献   
30.
李炜光 《南风窗》2011,(20):74-75
希望市场解决全部社会问题不过是一种幻想,政府存在的主要理由并不在于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而是以其合理的制度安排来促进社会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