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法律   13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在目前世界各国的宪法实施监督中,大约有三分之二(一百个左右)的国家对违宪实行司法审查,这足以说明司法审查制度的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在我国当前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中,从理论上对司法审查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对它在实行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教训进行分析总结,对它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流向”进行规律性把握,这对加强我国宪法实施保障,完善我国法律监督机制,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不无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 宪法意识就是人们关于宪法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结合体。它是近、现代与民主的政治制度和国家制度相联系的法律意识。它包括人们对宪法和国家制度的基本看法、态度和要求,包括人们对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和公民的行为是否合宪的评价,也包括人们关于宪法和国家制度的知识、修养等。  相似文献   
13.
<正> (一)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含义就是在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里,绝大部分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允许个别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但它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对于这个问题,邓小平同志曾明确地指出:“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地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出发点是尊重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基础是爱国主义,它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政治上意味着大大扩大  相似文献   
14.
权与法关系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们正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入口处,向后反思,向前展望,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民主代替专横,法治代替人治,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的必由之路,不管道路多少崎岖,不管要付出多大代价。但是,在现实中,以言代法,恃权凌法的现象俯拾皆是,权大还是法大的争议,不绝于耳。对这个似乎说不清、理还乱的困惑问题,笔者提出一个论纲,与政法界同志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宪法的又一重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三次修改宪法的历程就是使宪法不断完善的过程,199年宪法修正案是对现实宪法的又一重大发展,我们要以通过和颁布新的宪法修正案为契机和新的起点,进一步做好实施宪法、树立宪法权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根据宪法规定推行计划生育,是我国面对人口现实状况,本着对民族和子孙后代负责所能作出的唯一正确选择。而依据宪法原则和现行生育政策,抓紧全国统一的计划生育立法,把计划生育工作真正纳入法制化轨道,则是当前的根本出路。社会呼唤计划生育立法尽早出台,但该项立法因其调整对象的异常复杂,以致不是一件易事。加之我们过去曾一度受困于西方的“人权”攻击,或过多顾及内部的一些模糊认识,更影响了立法共识的形成,增  相似文献   
17.
公民意识,是关于公民在国家和法律中的地位,公民与国家、集体、他人的相互关系,以及公民依法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性质、范围及其关系等问题的看法、思想和观念的总称。它是以公民为其认识对象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意识。公民意识既具有其历史性和具体性,又具有一般的共同特征。公民意识的历史性和具体性,首先表现在它总是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的,是由当时社会的物质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所决定的。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的公民意识具有不同的内容;同一社会历史阶段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