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在我国新《合同法》制定前后,对于如何选择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制度,学者们各抒己见,学术界可谓百家争鸣。在《合同法》生效后,许多法律适用问题凸现出来,特别是对于合同解除后,关于责任承担与损害赔偿等问题并未做出明确规定。本文欲就此几个问题做出薄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公域治理模式转型——由国家管理模式到公共治理模式所衍生的社会治理对规范数量的刚性需求与硬法供给不足的矛盾催生出了软法研究。网络公域实施软法之治具有传统硬法治理所不能及的优势。然而,实践中软法创制程序不公正、载体形式随意、规范内容存在价值偏好、个体参与能力有限、与硬法未能有效衔接等诸多问题极大阻碍了软法治理优势的发挥。当下之要,应从推动建构软法立法协商机制、标准化软法规范载体形式、提升网络主体参与治理能力、加强软法与硬法的有效衔接等层面积极探索治理困境之出路。  相似文献   
13.
《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重特大贪污受贿犯罪死缓犯终身监禁制度。终身监禁制度既非死刑立即执行替代措施,也不是某一刑种的执行方式,其属于死缓的法律后果之一;司法解释关于终身监禁溯及力的规定,仅限于"原本应当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情形,因而没有违反从旧兼从轻原则;被判处终身监禁的死缓犯,在任何阶段都不能因其具有重大立功表现而被减刑。  相似文献   
14.
通过选择典型的宪法规范,在深刻挖掘这些宪法规范的内涵、充分分析相关规范之间逻辑关联的基础上,运用规范分析的方法认识我国频繁修宪的原因,对于全面、正确地评价我国宪法修改的“得”与“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宪法是人为了自己的生存与发展有意识地组织社会共同体的规则,以及由该规则所构建的社会秩序。因此,宪法、人的生存与发展即人权、社会共同体三个范畴及其相互的关系是宪法社会学的基本问题:宪法的终极关怀是人的生存和发展,其首要功能在于组织自足与互助的社会共同体,这种观念不仅把宪法的历史与逻辑统一起来了,而且能够很好地解释《欧盟宪法》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宪法学方法论的转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成意 《法商研究》2007,24(3):105-111
由于为历史条件所限,中国宪法学虽然认识到了作为方法论的具体现象———具体的宪法学研究方法,却没有自觉地探讨关于宪法学研究方法的一般理论———方法论,这也是世纪之交的中国宪法学面临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这一认识,中国宪法学必须构建以“辩护”与“发现”为共同目的、以概念与(实际)问题互动为内容、以多元方法之间的有效互补为特征的方法论,并应特别关注系统的方法在宪法学研究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