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45篇
中国共产党   47篇
中国政治   65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2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以1988年4月的宪法修正案和199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业已确立,但严重的理论准备不足和立法上的缺陷,使得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中的许多法律理论和实际问题无论在学界还是在实践中,均有不同的认识和操作,严重阻碍了该制度的完善和健全。本文对此进行探讨,欢迎大家继续踊跃来稿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62.
今年1月,一个由15名律师组成的全国首家“人大代表律师法律服务团”,经有关机关批准在长沙成立。这个由律师发起的、旨在为人大代表免费提供法律服务的组织一经成立,就引起了各方关注。  相似文献   
63.
土地规模经营被当今农业经济学界看作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农业比较收益,特别是种粮效益的唯一选择。而实际中农业土地规模经营进展缓慢,除制度上的障碍,更为主要的是现实条件的制约,即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稳定地、彻底地转移到非农产业,土地经营不再作为他们的谋生手段。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非农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难有提高,由于乡镇企业近年来经济效益的滑坡,甚至导致部分转移出去的劳动力回流。那么  相似文献   
64.
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主体限于公民。不包括法人。死者具有人格法益,法益受到侵害可以诉请精神损害赔偿,诉权由其近亲属行使。  相似文献   
65.
最近一段时期,两岸关系处于紧张的状态。 两岸关系为什么会出现低潮?对此应怎么看?两岸关系前景将如何?本刊和全国台联文宣部特邀集在京部分台胞举行座谈,就上述问题发表看法。全国台联会长张克辉主持座谈会。  相似文献   
66.
正在讨论、修改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确立了“诉辩式”的庭审方式,扩大了律师对刑事诉讼活动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规定了律师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的调查取证权、明确了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有利于充分发挥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职能作用,对于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修正案(草案)通过修改有关庭审程序条文的修改,改变了过去实际上由法院主审法官进行“纠问式”的审讯方式进行审判的做法,加重了公诉机关的举证责任、强化了律师的辩护职能,增加了庭审过程…  相似文献   
67.
妥善处置缠访闹访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妥善处置缠访闹访是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首先应正确把握化解原则,防止工作不当扩大事态激化矛盾;第二应明确各方责任,依法有序协调配合地开展工作;第三应集中各方力量,形成预防和处置工作的整体合力。  相似文献   
68.
游敏惠 《探索》2005,(2):70-72
本文结合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教育国际化的背景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着手,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中人文道德教育缺失的主要表现和成因,并提出要关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重建伦理道德教育和施行人性化的德育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69.
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主体限于公民,不包括法人。死者具有人格法益,法益受到侵害可以诉请精神损害赔偿,诉权由其近亲属行使。  相似文献   
70.
(一)守法,就是法律的遵守,指的是组织和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进行或不进行某一行为的活动。前者指作为的守法,后者指不作为的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5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第5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这是根本大法对组织和个人守法的原则性规定。立法的目的,就是要使法律变成社会生活的现实。根据法治原则的要求,立法之后,法律必须付诸实施,否则,法律的权威性和尊严将荡然无存,立法的目的也无从实现。而在法律实施的诸环节中,守法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