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18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张某,男,14岁.某年10月13日下午4时许,围观他人打架(距打架者15m左右)时,被人用小口径步枪子弹迎面击中头顶部,当即昏迷不醒,急诊入某医院治疗.入院检查:张某呈嗜睡状态,各种反射减弱.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头顶正中有两处创口,呈矢状排列,前创为一0.4cm×0.3cm的椭圆形创,距前创5.5cm处有一1cm×0.5cm的不规则创口,两创相贯通,创口有活动性出血.右侧肢体刺激后无运动,肌张力稍增高.双侧巴氏征及奥氏征均阳性.X线检查:颅骨孔状骨折,有两块弹片位于脑组织内,余有散在性高密度影.CT检查:一弹片位于左侧脑室后角,另一弹片位于颅内后上方.经保守治疗,短期内恢复健康.经鉴定,前创为射入口,后创为射出口,颅内为盲管创.弹头遇到较硬的颅骨后碎裂成三块,一块改变方向损伤头皮后改飞离人体,另两块则进入颅内.损伤程度为重伤.随访两年,被鉴定人发育正常,记忆力、智力及肢体活动均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52.
苏北的洪泽湖是淮河最后的归宿。它浩浩淼淼2000多平方公里,由成子湖湾、溧河湖湾、淮河湖湾三大湖湾组成,形为一只展翅的天鹅,隋朝以前称破斧塘,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公元616年隋炀帝下江南,天大旱,行舟极难。当隋炀帝乘坐的龙舟经过此湖时,突然天降大雨,水涨船高,舟行顺畅。  相似文献   
53.
本文对1986—1997年本院收治的小儿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选择其中各项检验齐全的18例进行分析讨论。资料分析(1)性别与年龄18例中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最大的12岁,最小的1个月。共中新生儿2例,2月—2岁3例,3岁—7岁10例,8岁以上3例。(2)中毒性质投毒3起4例,误食、误服及意外接触中毒9起14例。(3)毒物种类及中毒例数敌敌畏中毒5例,乐果中毒4例,氧化乐果中毒3例,甲胺磷中毒3例,1605中毒2例,1059中毒1例。(4)中毒途径及方式经消化道中毒者13例,其中喝纯农药2例,用装过农药的瓶及容器盛水喝4例,吸吮空…  相似文献   
54.
案例资料本文收集整理]992~1995年发生在某县的强奸案件资料,某中对两案7名当事人进行性病检查,情况如下:受检人7名,年龄为22~38岁,女性4人,其中已婚2人,未婚2人,已婚2人中有一人为犯罪分子配偶。男性3人,其中已婚2人,未婚1人,已婚2人中有1人为受害人配偶。罪犯2人均有嫖娟冶游史。取其尿道口和宫颈口分泌物作染色镜检和细菌培养.均检出淋球菌。受害人在被强奸后3~5天出现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外阴烧灼感:外阴红肿、疼痛并有脓性分泌物;白带、月经增多,外阴刺痒,富酸腹疼等。男性患者表现为尿道口痒、红、肿、刺疼,…  相似文献   
55.
本文对1986-1997年本院收治的小儿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选择其中各项检验齐全的18例进行分析讨论. 资料分析 (1)性别与年龄18例中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最大的12岁,最小的1个月.共中新生儿2例,2月-2岁3例,3岁-7岁10例,8岁以上3例. (2)中毒性质投毒3起4例,误食、误服及意外接触中毒9起14例. (3)毒物种类及中毒例数敌敌畏中毒5例,乐果中毒4例,氧化乐果中毒3例,甲胺磷中毒3例,1605中毒2例,1059中毒1例. (4)中毒途径及方式经消化道中毒者13例,其中喝纯农药2例,用装过农药的瓶及容器盛水喝4例,吸吮空农药瓶2例,投毒食物中毒4例,给小儿灌药误服1例.皮肤接触中毒4例,其中小儿玩耍时农药洒在皮肤及衣服上1例,农药掺入煤油涂洗头发灭虱中毒1例,尿布存放在农药箱内造成污染中毒者1例,母亲打完农药未换衣服就给婴儿喂奶造成中毒者1例.室内毒杀蚊蝇造成气体中毒1例.  相似文献   
56.
罪感意识是西方文化的重要观念。在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罪感”是宗教意识,又是人作为生命主体的道德要求;莎士比亚把“罪感”的描述作为揭示人物深层心理的重要手段。在他的笔下,教士是不知悔罪的犯罪者,反映了作者对教会人员的彻底失望;国王形象则复杂得多,他们大多怀有罪感,精神沉重,走着艰难的“完善之路”。对教士和国王形象的刻画,表现了莎士比亚对教会、王权及理想人格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