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221篇
中国政治   34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张爱萍是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杰出领导者和奠基人。战争年代,他出生入死,屡建奇功;和平时期,他历经磨难,胆识超群。他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特别是为国防科技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一生光明磊落、一身正气,其高风亮节堪称楷模。在我国国防科技战线的领导者中,张爱萍是一个熠熠生辉的名字。张爱萍晚年曾自评:"我这一生是两个30年。从1925年参加革命到1956年,主要是从事作战和军事工作;  相似文献   
22.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山东半岛南部曾经有过一个县级的行政区域——藏马县。藏马县是以其境内的藏马山而得名,县治所在地就是今天的山东省胶南市南部重镇泊里。  相似文献   
23.
王建柱 《福建党史月刊》2012,(15):27-28,29-30
安子文是我党杰出的组织活动家。在他71年的人生岁月中,有55年是同我们党的事业连在一起的。1980年6月25日,他带着国民党当局和日本帝国主义留在他身上的伤痕,带着“文革”中遭摧残致病的身躯,同时也带着他对共产主义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从容地离开了人间。  相似文献   
24.
正贾立群,北京儿童医院超声科主任、党支部书记、儿科超声专家。他坚守门诊一线36年,视梦想为信念、把工作当事业、把患者当亲人,医德高尚、医风严谨,接诊患儿30多万人次,挽救了2000多名危重患儿的生命,成为患儿家长心中的"金字品牌"。7月28日,中宣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时代楷模"贾立群的先进事迹。  相似文献   
25.
王建柱 《党课》2014,(11):67-70
作为有功之臣,他本可躺在荣军医院安享优抚,靠国家养活一辈子,让别人照顾一辈子。然而,他却拖着重残之躯,在长达25年的光阴中,带领父老乡亲栉风沐雨,治理荒山,兴修水利,把一个穷村改造得焕然一新;尽管没有手和脚,但他硬是用嘴咬着笔、用残臂抱着笔,  相似文献   
26.
党费是党员向党组织交纳的用于党的事业和党的活动的经费.党章规定":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支部大会应当决定把这样的党员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我们党历经90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已经形成了成熟、完备的党费制度.  相似文献   
27.
她是中国工农红军最早的女战士之一,是声名远扬的红四军"彭家将"中最小的女将,她是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同志中最后一位辞世的。她亲历了"朱毛会师",参加过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她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她的名字,叫彭儒。  相似文献   
28.
民族的脊梁     
王建柱 《求贤》2008,(4):22-23
今年2月18日晚上,中央电视台举办了“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科学巨匠钱学森排在获奖十位人物的第一位。  相似文献   
29.
加强学习,是我们党对于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一贯要求,是提高干部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近些年来,确有不少干部通过刻苦学习,获得了学历,他们的理论素质、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和领导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高。但在干部学习中,也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就是少  相似文献   
30.
王建柱 《先锋队》2012,(19):42-44
他的名字是与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场战役——农村包产到户联系在一起的,他所主持起草的"75号文件"和五个"一号文件",为饱受争议的包产到户提供了法律保障,使中国农村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牢固的基石。30多年后的今天,这位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农业进程的老人,尤其不该被人们遗忘。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改革的起点是以包产到户为标志的农村改革。而在此之前,高层争论异常激烈。在势不两立的政治气氛下,杜润生试探性地提出,先在贫困地区试行包产到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