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6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王新生  马慧敏  张伟 《前沿》2004,(2):41-45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 ,但近年来国有企业遇到一些问题 ,导致国际竞争力弱化。实证分析、文献综述与案例研究都证明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一、《会计法》对于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违法行为,缺乏权威性的定义。例如,什么样的行为谓之贪污行为?什么样的行为谓之行贿、受贿行为?……《会计法》  相似文献   
13.
14.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的方针是以城市为中心。城市工人运动屡屡受挫,毛泽东等创建的赣南、闽西根据地及其他根据地蓬勃发展,促使共产国际改变指导中国革命的战略方针,开始以加强红军和根据地建设为中心。毛泽东在中央苏区第一至三次反“围剿”战争中表现的卓越才能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肯定,被认为是“有声望的领袖”。在毛泽东坚持正确主张而被“左”倾教条主义者指责为“右倾机会主义”时,共产国际进行了干预,要他们以同志式的态度对待毛泽东,同他密切合作。因此,毛泽东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由四中全会时的政治局候补委员当选为政治局委员,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尽管这时毛泽东没有实际权力,但他在中央苏区的地位和威望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5.
1932年4月,毛泽东率领红军东路军入漳,攻占了漳州城。这次战役在中共党史和军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今年是红军东路军入漳80周年,重温这段光辉的历史,将给予我们历史的启迪。一、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中央苏区发展的有利机遇1931年9月,中央苏区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就在这时,爆发了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对日妥协退让,把制止日本侵略的希望寄托在国际联盟的调停上.日本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到1932年2月,短短4个月时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沦为日本的占领地。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意味着,今后中国的改革将会是一个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各个方面"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的过程。在改革开放各项事业的协同推进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正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不畏白色恐怖,以武装斗争来回答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领导了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仁化暴动便是其中之一。长期以来,仁化暴动不被党史界所关注,笔者认为,仁化暴动不能被忘却,要进行深入研究。一、大革命时期仁化农民运动蓬勃开展,为暴动打下深厚的基础1924年1月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后,在共产党人的推动下,广东各地农民运动快速发展,尤其是东江地区。  相似文献   
18.
长岭会议,项英、陈毅着手解决红军游击队中存在的思想混乱,确定了在赣粤边开展游击战争的方针  相似文献   
19.
实行人大个案监督是我国法制建设进一步发展的客观需要.人大在进行个案监督时,除了遵守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集体行使权力原则,事后监督原则,不干涉司法独立原则外,还应当遵守职权原则、效率原则及以程序监督为主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正笔者将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双边关系每十年划分为一个阶段,分别为友好与合作的第一个十年、摩擦与合作的第二个十年、对立与合作的第三个十年、对抗与合作的第四个十年等。具体地说,在经贸领域一直呈现合作态势,但在政治、安全、历史、领土等领域却从友好发展为摩擦、对立乃至对抗局面。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中日关系不容乐观,很有可能是冲突与合作的一个时期,因而未来十年中国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