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关于建立文库,地方一些高校已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且取得了成功的经验。1987年7月,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其中第四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要“注意收藏本校的出版物和本校著者的学术文献。”同年10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率先建立  相似文献   
32.
注意解决人武干部队伍的老化问题韩桂芝,王福生人武干部是地方干部队伍中的一个新的组成部分,是党的干部队伍中的一支重要的力量。1986年,人武部改为地方建制后,对人武干部队伍建设,各地都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人武干部...  相似文献   
33.
消极现象是社会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对人们的思想、情绪有着极大的危害性。然而,消极现象的人际传播与社会渐染,会进一步扩大其危害性。因此,对消极现象的人际传播与社会渐染,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传播,从词义解释,指广泛散布;从传播学角度理解,则是传递、交流信息(消  相似文献   
34.
王福生 《前沿》2002,(8):93-95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许多企业的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股份制、事企分开等形式的出现 ,标志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 ,无疑给企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 ,机制的转换 ,所有制成份、组织结构、劳动关系和利益分配形式的变化 ,又给企业带来了大量新问题、新情况。面对新的体制 ,尤其是新改制企业还要不要继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又如何适应新情况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人们思考的重要问题 ,笔者就这一问题作以下探讨。一、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江泽民同志指出 :“愈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 ,愈是发展…  相似文献   
35.
曾晋  王福生 《岭南学刊》2021,(1):116-122
以实践为核心、中介理解人与以语言为核心、中介理解人,是现代哲学重构主体价值的两种重要路径。以实践为中心的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主义的比较,各自的代表分别是马克思和福柯;实践转向和语言转向的关联,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扩展到人们通往理解“主体的价值”的不同途径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后现代主义哲学二者方法不同,但对现代哲学重构主体价值都具有开创性意义。  相似文献   
36.
要使反腐倡廉工作切实有效地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实践中应辩证处理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既要立足长远,又要增强紧迫感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剧烈的变革,伴随这个过程,腐蚀与反腐蚀、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将长期存在。反腐倡廉工作要着眼于和谐社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3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我们党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确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重要方针,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提供了新的行动指南。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目标,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使探索的氛围更浓厚、改革的思维更活跃、创新的动力更强劲。  相似文献   
38.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解决观念、发展、体制和作风等四个方面的问题,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的要求,最后都需要从解放思想中去想办法,从破除相应体制障碍中找出路。惟其如此,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39.
贝克1986年出版的《风险社会》立足于一种经验性的社会理论,指出西方现代化进程正在消解初次现代化的工业社会规划,一种新的现代性正在形成。这就是自反性的现代性,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形态是风险社会。在风险社会中,风险生产的逻辑取代财富生产的逻辑开始占据统治地位,它以个体化为核心重塑社会的内在结构与人们基本生活行为如家庭模式和职业体系的确定性,从而动摇了科学与进步的信念,并改变了政治的概念、地位和媒介。10年之后,高清海先生的论文《“类哲学”引论——人与哲学的未来》发表,标志着其类哲学思想体系的正式出场。类哲学从人的双重生命的观点出发,指出现代社会正在从个人本位走向类本位,哲学也正在从个人体验性哲学走向具有更广阔视野的类哲学,人们应该从理解人的类本性及其发展出发来认识和解决现代社会发展中所出现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而论,前者侧重于经验性,后者侧重于哲学性,二者结合起来考虑,可能会对解决各种全球性的社会问题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