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37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代为清偿制度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为清偿制度论纲王轶引论按照债法的原则,债务本应由债务人履行。债权人因债务人合乎债务本旨的清偿而实现债权,从而使债归于消灭。但在一定情形下,债法又承认可由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代债务人而为清偿,使债权人的权利得以实现。日本民法称之为代位清偿。①。但笔者以...  相似文献   
52.
论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53.
我国《物权法》第74条第1款规定: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应当首先满足业主的需要。从裁判规范的角度考察,一项完全法条应  相似文献   
54.
正确理解公共利益 切实维护私人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物权法起草的过程中,民众普遍希望物权法对"公共利益"作出明确的界定或是进行详尽的类型列举。由于对公共利益的类型列举以及概念界定未能凝聚足够的共识,立法机关最终决定暂不就公共利益问题作出明确具体的进一步规定。但如何正确理解"公共利益",却是物权法实施过程中事关民生的大问题,不可不察。  相似文献   
55.
56.
2013年新春之际,我拜访了中国国画院艺术创作专家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五体书法研究会副会长,行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陈浩钧先生。书法界有句行话叫"字如其人"而陈老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他的为人正如他的书法中显出的工稳凝重,圆润浑厚的风格。体现了苏州人勤劳、忠厚、诚笃、朴素的品质。陈老今年82岁,可看上去他精神矍铄,我脱口说:"您的身体这么好,这一定是和长期挥  相似文献   
57.
自由——民法典的灵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宏大的基础工程 ,目前 ,立法专家与民商法学者正紧锣密鼓地筹备民法典的起草和编撰工作 ,这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法制建设以及法学研究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的程度。为使我国民法典达成 2 1世纪世界民法典的代表之目的 ,我们拟以“中国民法典的理性与科学性”为主题开辟专栏 ,为各位专家、学者提供一个探讨的舞台。  相似文献   
58.
吸烟对公共环境的影响和对人体的危害是广泛而巨大的,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目前有烟民约13亿人,每年有50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显示,我国有3.5亿人吸烟,5.4亿人被动吸烟,因此控烟问题在现阶段显得格外严峻。2009年12月10日《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由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并于2010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地方性控烟法规。本文旨在介绍上海市公共场所依法控烟的基本情况,以客观的视野观察总结上海控烟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以期对进一步完善《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的实施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59.
期待权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期待权初探王轶期待权一语系由德国学者所创设。19世纪以来,期待权一直是学者间论争的中心。德国普通法于19世纪曾对附条件和附期限法律行为进行过精密的研究,但却未能建立起完整的期待权概念。德国民法典第一草案曾于第132条明文规定"附条件权利",力图在立法...  相似文献   
60.
王轶 《法学研究》2014,36(2):116-130
在公法和社会法领域内,法定补偿义务作为债的独立类型由来已久。但就法定补偿义务可否作为私法上独立类型之债,与合同之债、侵权之债、不当得利之债、无因管理之债等并身而立,民法学界远未达成共识。若从解释论角度出发进行分析,侵权责任法若干条款规定的补偿义务、"分担损失"规则以及"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等,都属有关法定补偿义务的规定。它们与民法通则及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确认的法定补偿义务一起,构成我国民法中独立类型之债。在我国的责任保险制度尚不发达,社会保障制度还远未健全的背景下,如果法定补偿义务制度运用得当,无疑可在一定程度上济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制度之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