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6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我国第一部反恐法业已公布,但当前对于什么是暴力恐怖犯罪活动,学界尚无统一定论,这并不利于反恐工作的开展。科学界定暴力恐怖犯罪活动,应当从暴力、恐怖、主义和活动四个核心要素出发,认清其与普通暴力犯罪、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等行为之法律边界。进而从领导指挥、社会响应、情指一体、人员队伍、大数据云技术等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全面认识当前暴力恐怖犯罪活动应急处置在体制、机制、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坚持用法治的思维和法治的模式将其对策确定下来,从而有效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改革。  相似文献   
12.
努力让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对司法机关提出的工作要求,也是全面规范和改进侦查行为的重要目标。然而,诸如"张氏叔侄案"中不合法甚至不合理的侦查行为不仅不能使民众感受到公平正义,而且还会加速社会信用体系的崩溃和社会道德的沦丧。我们应坚持不违法秩之形成、不违正义之实现、不违人权之基准和不伤害等原则,重新审视一些侦查行为,从而构建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伦理评价体系,以增强民众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3.
刑讯与拷讯是指使用刑具等暴力手段逼取口供的行为,但并不能代指中国传统讯问技术的全部。相反,古代律法对刑讯、拷讯也有着严格的限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学的传入和中国法律的大变革,拷讯被逐步废除。传统讯问技术史不应当被简单地视为落后残忍的"拷讯"史,更不应当为现今讯问技术发展所抛弃,而应当是中国法治话语体系构建中值得龟鉴挖掘的本土资源,对其理性地思考变与不变。应当改变的是人权保障理念下的讯问方式,不变的是传统讯问技术的"深挖"功能;改变的是依供定案的讯问思维,不变的是从口供中发现案件信息和疑点的价值。从根本上防范冤假错案,不能轻信"零口供"的办案方式,应当理性地看待讯问技术的功能与传统经验,从口供与物证多维的视角去查证案件事实。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一系列"无直接利益冲突"事件的频频发生引起了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也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议题。研究中出现"非直接利益冲突"、"社会泄愤事件"以及"社会骚乱"等不同说法,各有创见。整体而言,学术界主要从社会结构性因素、群体心理特征、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信息传播路径等视角,对这种冲突现象形成的宏观条件、行为逻辑、爆发场域、扩散机理和防范措施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但对应急管理机制的研究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对外反恐引来本土恐袭"9·11"事件以来,世界跟随美国进入了反恐时代。一向和平宁静的加拿大也"不甘寂寞",从阿富汗到伊拉克再到叙利亚,始终追随美国的脚步走在全球反恐的最前线,成为奥巴马政府对外反恐战略中最为坚定的盟友之一。据渥太华"里多研究院(Rideau Institute)"一项统计指出,自"9·11"事件以来的10年中,加拿大政府在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一直把食物视为崇高的"天"一样尊敬和重视,"食物"或者说是"温饱问题"在我们的历史进程中又起着载舟覆舟的重要作用,打击食品安全犯罪势在必行。由于食品生产销售的特殊性,食品安全犯罪的立案侦查多始于行政机关移送,而立案又被称为刑事诉讼的关口,是刑事诉讼活动开始的标志。要从根本上治理食品安全犯罪,必须明确食品安全行政执法程序与刑事侦查程序间的关系;将刑事程序优先原则落到实处;统一取证程序,提高立案侦查效率;完善立案监督程序,建立信息化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