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32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58篇
中国共产党   24篇
中国政治   53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5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在沈阳市西南部有座名的南湖公园,我已不止一次在那里的湖面上泛舟观光.然而,因为"南湖"两字,每次总让我想起远在浙江嘉兴的那个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显赫地位的南湖来.当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纪念日一天天临近的时候,我走进了离这里仅几分钟车程的一个部队干休所,拜访了一位82岁的老人,他就是我党创始人之一王尽美的长子、原吉林省军区副司令员王乃征.  相似文献   
122.
尽管第一次法国大革命成为其后一代人关注的焦点,然而搜寻可靠资料并据此对大革命的成因、过程以及特性作出评价的工作却出人意料地处于一时的疏忽与懈怠中。事实上,此类资料浩如烟海,大量地存在于“陈情书”———诉怨报告书中。根据法国三级会议的古有惯例,此类报告书由法国各个基层行政机关送至中央机关即后来的首届国民代表大会(thefirstConstituentAssembly)。然而,直到晚近才有人对这些及其他类似库存的历史财富进行仔细研究。据传(我不知道此事是否已付印) ,一位名的德国历史学家得知在巴黎有数捆旧文件自恐怖统治结束以来就一直…  相似文献   
123.
1975年,福柯在法兰西学院的演讲《不正常的人》为我们勾勒出了“不正常的”人的谱系。“不正常的人”这个概念已经进入日常生活,他到底从何而来,他在历史上的祖先是谁?我们依据什么判断人的不正常呢?正常和不正常的标准来自何处?福柯在演讲中提出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4.
在关于国家间战争(或非战争)原因的一般研究中,有两项最重要的论断,即领土争端的重要性以及政权类型的重要意义。前者在文章中的术语表述为"领土和平"假设;后者在一般文献中经常归纳为"民主和平"论题。作者致力于探讨的主要问题是:彼此有过战争历史的国家之间建立"实质和平",是否以上述两项议题的解决为前提条件。相关结论将用于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西欧经验,其后将联系当今东亚形势展开分析。同样,文章还指出其中存在的、具有关键意义的不同之处。其中,东亚区域在向更持久的积极状态迈进时,必须考虑领土主权议题具有的特殊含义,后者构成"实质和平"的关键要素。此时,对于"现实政治"的关注也将加入相关国家的考量与平衡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25.
本书由京港沪三地的名学者联袂创作,以史诗般文风展现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能力,以世界视野和大历史维度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先进性,探讨中国共产党的胜利之道,正面回答国内外思想理论界争论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6.
在现代规划国家下,高度发展的社会分工和不断加剧的利益多元,已使国家与社会呈现交互影响的复杂过程。据此,基于传统干预国家而发展出的处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单边原则也应由双边或是合作原则所替代。合作原则首先可以理解为对国家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共同设定目标、共同致力于目标实现的协作过程的事实确认;其次也能够理解为一种形成性原则,从这一原则出发,会衍生出许多与规划国家相符的新的行为方式和法律制度。最后,在合作概念的背后还隐藏了国家与社会的规范模式,这种模式又为新的经济宪法提供了基本指导。在合作原则之下,传统国家演变为社会和经济权力的承担者共同服务于公共目标,公共任务得以合作完成的合作国家,而社会同样演变为社会成员逐渐摆脱了利己主义的竞争原则,对公共福祉负有协作义务,对共同体承担责任的合作化的多元主义社会。合作化的多元主义社会和合作国家并未改变社会与国家之间不混同和不同一原则,而是对国家与社会之间互相渗透、交错影响这一综合过程的全新描述。国家与社会的合作同样对宪法学理提出重大挑战,宪法学理必须接受现实发展,并在国家目标条款中对之予以体系化建构。  相似文献   
127.
全球化正在形成超出现代模式的政治新条件和新问题。现代政治的思维框架是国家政治与国际政治,这两个政治层次并不能有效解释和解决全球规模的政治问题,因此需要建立一种与全球尺度相配的全球政治分析框架。现代政治思维建立在敌对和争霸博弈的概念上,而全球化使得知识、信息和技术得到普遍化,因此,互相对称的策略模仿将导致各方都无利可图甚至自取其祸。另外,全球化导致各方在经济和生存上的高度互相依赖,一种以全球资本、通用技术和通用媒介结合组成的新权力正在形成对世界的网络式支配,这种新权力不再通过暴力优势而是通过服务优势而获得支配性权力,权力的新公式是:服务造就权力。于是,全球政治面临的问题不再是敌对争霸,而是如何达到最优共在。以非排他的共在原则为基础的新天下体系最有可能解决全球规模的政治和经济难题而达到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28.
越轨是被社会创造出来的。这并不如人们通常理解的那样认为越轨发生的原因是出于一些特定的社会情境或社会因素,而是说社会群体通过制定规范使那些不符合此规范的行为成为“越轨”,并通过对规范的实施和执行将“违规者”标签为局外人。以这种观点来看,  相似文献   
129.
本书反映了维特根斯坦从重返剑桥直至去世期间(1929-1951)对伦理学、哲学性质以及美学、心理学和宗教信仰等人类基本问题的独特思考。书中收入的五篇文章,写作时间跨度大、涉及内容多,几乎涵盖了维特根斯坦所关心过的重要问题,从语言、逻辑和经验,到伦理学、美学和人类学,  相似文献   
130.
通过分析安全研究领域中人们普遍采用的几种建构主义安全化研究理论,来解读美国气候变化问题安全化的过程,可以发现:在诠释气候变化问题的安全化过程这个问题上,以实践为核心的社会科学理论或分析性框架比注重话语分析的社会科学理论或分析性框架更加有效。强调将实践上的变化作为成功构建安全的标准,这就将目标指向了如何将科学认识加以社会构建这一理论工作。把安全化当做一种更为普遍的认识构建过程的一个具体案例,这将可能将我们导向一种理论的改良,这种改良的理论所要描述的是一个更为广大的由行为主体和网络构成的整体构架,一个随时间推移产生的新兴现象的知识演变过程,一个文件与言论发挥多重作用的复杂话语体系。此外,要想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问题在国家层面上的安全化进程,一个很有价值的做法就是进行比较案例研究,特别是同以中国为代表的国家进行对比,因为中国在气候政策决策上推行的是一种经济发展框架。中美在气候政策方面的关系缓和推动了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的召开,这一事例将为比较案例研究提供一个有趣的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