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8篇
法律   17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15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蓝天 《廉政瞭望》2018,(24):41-42
向上级领导进言,使其改变固有态度,或坚定某种看法,不是件容易事。一来,上级领导既已作出某种决策和选择,多已深思熟虑;二来,下属对全局不甚了解,忠实执行指令,创造性完成任务,是其主要任务,不应对上级命令说三道四。  相似文献   
62.
1932年6月北方会议后,中共北方党的“布尔什维克化”实践加速推进,1933年创刊的中共河北省委机关报《火线》的办报历程,构成反映这一议题的柔性视角,更具有典型意义。在既有经验基础上,《火线》的编发工作逐步走向机制化,省委统领、支部落实被作为组织要求,并以上下贯通、深入群众为目标指向。但关于“布尔什维克化”分析方法的运用、党报的定位,在中共河北党内仍有一个发展过程,伴随党中央力量的介入,围绕高蠡暴动、察哈尔事变的认识分歧得以解决,《火线》所体现的“布尔什维克化”分析方式深化演进,党报作为中共中央精神传达者而非问题辩论材料的定位被进一步明确。在共产国际、中共中央的指导外,《火线》的“布尔什维克化”也缘于自身的规范技术,逐步形成号召、社论、纪念、通讯报道、工作检查、自白书等几类文体轨范,1934年初李铁夫、孟坚事件后新出现的文本书写方式,体现了“进一步布尔什维克化”的特征,不少元素延续并作用于此后的党报书写。1933—1936年《火线》的发展历程,根本上折射出苏维埃革命时期“布尔什维克化”目标指向在地方党的报章实践、组织转型和政策调适上与整体中共革命史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