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篇
法律   14篇
中国共产党   94篇
中国政治   111篇
政治理论   26篇
综合类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6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个播种的季节里,我们走进焦矿这片热土,从人们匆忙的脚步和满脸的自信中,更能够感受到盎然的春意!过去的一年,是焦矿收获丰硕的一年,产量突破200万吨,10项指标创历史新高……然而,焦矿人并没有陶醉在收获的喜悦中。在新的一年里,他们又在这片热土上播撒下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82.
《党史文汇》2010,(8):14-14
王传馥(1920—1942),江苏吴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早年在上海求学,后赴陕北公学学习,毕业后到汉口做党的工作。不久赴皖南新四军三支队五团任宣传股长,  相似文献   
83.
我自1995年订阅<党史纵横>以后,便和她结下了不解之缘.6年来不但年年订,认真读,而且将每年的12本合订成一大册,精心保管.如今已有6大册72本放在书架上供家人、亲朋友邻阅读.  相似文献   
84.
8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不是简单的村庄改造,它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由党中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作出的战略部署,是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86.
近期,笔者对宁陵县人大常委会于2005年8月中旬任命的20名人民陪审员的陪审工作进行了调研,从中看到了人民陪审员发挥的独特作用,也发现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请看——  相似文献   
87.
“头顶一个天,脚踏一方土,风雨中你昂起头,冰雪压不服。好大一棵树,绿色的祝福,你的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不知为什么,从长春市汇通驾驶学校采访归来,我们的耳畔总回荡着这首歌。几年来,年轻的女共产党员王志霞下岗不失志,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对下岗职工的真心。对社会的爱心和对党的忠心,在再就业的舞台上演奏了一曲激昂的人生乐章。她和她的驾校的确就像“好大一棵树”,为众多的下岗职工带来一片荫凉,为社会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给“饭碗”更给精神,用真心为下岗人撑起一片蓝天王志霞今年35岁,原是长春市第一毛纺…  相似文献   
88.
陈双燕 《世纪桥》2002,(5):64-64
福州港的历史至今已有2000余年,但是,关于福州港的历史研究,有系统的专著还不多,厦门大学历史系郑剑顺教授的《福州港》(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版)一书是解读2000余年古港历史的一部可喜新著。 《福州港》记述了福州港从古东冶港、甘棠港到福州港的历史变迁和港口设施、贸易的发展,从港口贸易的角度观察福州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过程,揭示港口发展与  相似文献   
89.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益探索─—首都哲学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述要边立新为了把《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学习引向深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筹备组、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于1994年6月20日联合举办了邓小平建...  相似文献   
90.
陈双燕 《思想战线》2005,31(3):107-111
北京和谈是在清政府无力抵抗英法联军侵略的条件下被迫与西方列强进行的谈判,大体上可分为关于放还巴夏礼等人交涉和关于罢兵和谈交涉两个阶段.它是晚清外交体制由宗藩关系的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型的转折点,表现出突破传统的"夷夏之防"、进一步加深对西方列强的认识、促进近代外交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产生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