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59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今年是毛泽东领导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80周年.我们选择在井冈山这个革命圣地举办第三届毛泽东诗词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且把这次会议研讨的重点,确定为毛泽东在井冈山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诗词创作.  相似文献   
72.
周林逄  陈凤禧 《福建党史月刊》2006,(11):I0003-I0004
1934年8月24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轻取福安穆阳镇后,挥师北上,途经周宁县的三门桥村,然后向浙江庆元方向前进。在周宁期间,先遣队沿途散发《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遣队》、《联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相似文献   
73.
早在1945年,毛泽东就提出统一战线是一门科学。34年后,李维汉重新提出这个命题,并提出这门科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还主持召开了我国第一次统一战线理论座谈会,对统一战线这门科学作出阐释。自此以后20多年来,伴随着对统一战线这门科学的研究,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74.
逄先知 《学习导报》2010,(18):42-42
活到老,学到老,这是毛主席常说的一句话,他自己就是这样做的。1938年8月22日,毛主席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说:你学到一百岁,人家替你做寿,你还是不能说"我已经学完了",因为你再活一天,就能再学一天。  相似文献   
75.
76.
毛泽东是在经过对各种思想流派和革命学说进行探讨、比较之后,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他一旦认定马克思主义是唯一能够救中国的革命真理,便终生坚定不移地信仰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7.
9月6日,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求是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这次会议的主题是缅怀长征业绩,弘扬长征精神,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振奋民族精神,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出席座谈会的有当年亲身参加长征和坚持南方游击战争的老将军、老红军叶飞、张廷发、刘志坚、孙毅、王诚汉、陈鹤桥、王兆相、罗洪标、刘英、王定国等同志,有北京军区、国防科工委、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等单位的现任领导人李来柱、李继耐、康成元、侯树栋等同志,还有中组部、中宣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中央党史研究室、团中央等单位的领导干部代表李铁林、龚心瀚、汝信、杨春贵、李传华、姜大明等同志。主办单位出席会议的领导同志、老同志有中央文献研究室的逄先知、李琦、吴建国、何静修等,求是杂志社的邢贲思、林肖硖、马仲扬、马蓥伯、刘忠礼、王茂华等。座谈会由求是杂志总编辑邢贲思主持,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逄先知致词。部分同志在座谈会上作了口头发言或书面发言,下面是发言摘登。  相似文献   
78.
从十五大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大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高度,指出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十五大报告回顾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指出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  相似文献   
79.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会多次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讨论会 ,就讲话的基本精神、科学内涵、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以及联系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实际如何贯彻落实等问题 ,进行认真的研讨。这里刊登的是室主任、副主任和室务委员在学习讨论会上的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80.
面对经营环境的变化,中小企业尤其要重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塑造。只有以塑造比竞争者更快更好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机制创新和学习能力,才能增加成功的机会,把握企业发展的方向、目标,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