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9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21.
被害人承诺与认识错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被害人承诺在刑法上具有多种意义,本文着重论述了作为正当化事由之一的被害人承诺的成立条件,并且对被害人承诺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认识错误及其意义,区分不同情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2.
死刑存废的政策分析与我国的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秉志  郭理蓉 《法学》2004,(4):62-68
刑事政策是一种公共政策。本文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对死刑存废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 :死刑是一种不人道、不经济的刑罚 ,应予废除。但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 ,“突然死亡法”的死刑废除方式不具有可行性 ,较为适宜的选择是采用“慢性死亡法” ,即通过立法、司法以及程序上的控制 ,逐步减少死刑适用 ,最终实现死刑的全面废除。  相似文献   
23.
现行刑法中自由刑体系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死刑废除目标的实现。在对我国自由刑体系加以调整时应当遵循如下原则:轻重有序,罪责刑相适应;合理配置,考虑刑罚效益。自由刑体系调整的制度设计包括自由刑体系的调整和自由刑相关配套制度的调整。不可假释或减刑的终身徒刑的设置有其必要性。  相似文献   
24.
郭理蓉 《河北法学》2008,26(4):111-115
犯罪化与非犯罪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我国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都主要出于现实主义的考虑。为适应宽严相济政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合理划定犯罪圈,应当树立犯罪化与非犯罪化并轨运行的理念,一方面要严密法网,另一方面,对微罪行为予以宽容。转型期社会现实决定了我国的犯罪化进程仍将继续。司法上的非犯罪化将是我国目前及今后非犯罪化的主要途径,《不起诉标准》就属于这方面的实践。  相似文献   
25.
“超市盗”案件几乎已经成为实践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多次盗窃”类案件。目前此类案件的司法处理中存在失衡现象,一是不起诉标准不统一,对于数额相近、情节相似的“超市盗”案件,是否起诉存在着明显差异;二是“超市盗”案件在刑事和解中的赔偿金数额差别很大,随意性较强。之所以出现这种失衡现象,其原因一方面是盗窃罪的立法扩张与司法限缩之间矛盾的反映,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被害人谅解与不起诉之间的不合理绑定。要解决上述问题,一是在市一级层面统一此类案件的不起诉标准;二是对此类案件刑事和解中的赔偿金数额予以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