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婚外同居补偿协议常被司法界和学界视为合同和财产行为,某些法院也依据合同法处理婚外同居补偿协议引起的纠纷。但这种处理会产生消极的社会效果。从身份法的视角分析婚外同居补偿协议,我们可以发现该协议属于无名身份协议,不属于财产法上的合同,法院受理婚外同居补偿协议案件于法无据。依据公序良俗原则,法院对协议双方均不应予以司法保护。因此,本文建议法院对基于婚外同居补偿协议提起的给付或返还之诉不应予以受理。  相似文献   
12.
《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建设“法治浙江”的决定》指出:“加快建设‘法治浙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并要求“努力建设‘法治浙江’,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将建设“法治浙江”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法治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民法总则必须与亲属、继承等分则相适应,但当前的民事立法和司法层面仍然存在二者不相适应的各种表现.故有必要探究身份关系、身份行为与身份法的特殊性,从身份关系的视角审视《民法总则(草案)》,并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居住权的源流及其立法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居住权起源于罗马法 ,后为欧陆各国民法典所承袭 ,从该制度产生和发展的轨迹可以探求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尤其是居住权沿革的中断更是为我国物权立法的理性选择提供了分析材料。居住权制度确有一定的价值和社会意义 ,但也不得不对下列问题再作进一步的思考 :居住权是否能融入现有的制度框架体系 ;居住权沿革的中断原因在我国是否也存在 ;制度的社会需求度 ;制度创立的社会成本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