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61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以寡敌众“险棋”救险夜已很深,万籁俱寂。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司令员粟裕毫无睡意,他一遍遍地审查情报,一次次地察看地图。地图上新标出的蓝色箭头直指新四军抗日根据地黄桥镇。粟裕越看越感到,形势十分严峻,一场大战在所难免。黄桥,是江苏省泰兴县东部的一个集镇,地处靖江、如果、泰县、泰兴、海安5县的中心,周围约2公里。1940年7月29日,新四军苏北部队在陈毅、粟裕率领下进驻黄桥后,使南下攻取孤山、西来镇等日伪据点,同时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两个月来,抗日形势如火如茶。正当广大军民欢欣鼓舞时,不料国民党顽…  相似文献   
72.
开了一半的 “庾家河会议” 1934年12月9日,红25军长征至陕西省丹凤县庾家河镇。第二天上午,中共鄂豫皖省委在庾家河镇召开第18次常委会议,专门讨论在鄂豫陕边界创建革命根据地的问题。会上,有人认为,陕南山多人口稀,地薄粮食少,不能建立根据地,即使建了,也巩固不了。主张到四川去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而另一些人则认为,陕南条件不错,战略地位又  相似文献   
73.
在开辟苏北根据地的同时,萦绕在刘少奇心头的另一件大事,就是如何创建鄂豫边抗日根据地的问题。鄂豫边地区以湖北省为中。乙,兼跨豫、皖、湘、赣边界,幅员辽阔,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它是我国的腹地,西部的屏障。由此向南发展,可在出华南;向北发展,可与陕甘宁边区和华北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相沟通;向东发展,可与新四军第四支队和彭雪枫部联系。1938年5月2211,中央书记处在给长江局的电示中就明确指出:“立刻成立鄂豫皖省委”、“该省委中心任务是.武装民众,准备与发动游击战争,有计划的建立几个基于游击队与游击区。”玫“动N…  相似文献   
74.
1941年2月至5月,在豫皖苏边区抵抗国民党顽固派进攻的新四军第4师,终因顽我力量过于悬殊,部队遭受重大损失,减员近半,其中第10旅损失尤为惨重,只剩3100多人。6月,第4师奉命撤至皖东北休整。9月,经中央军委批准,新四军军部决定,第4师第10旅同第3师第9旅对调,第10旅归第3师建制,进驻第3师防区淮海地区。9月下旬,新四军军部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和当前斗争环境的需要,决定主力部队地方化。有的浓缩编为两个团,另一个团同地方武装合编。有的旅全部同地方武装合编。其中指定第10旅兼淮海军区,全部化整为零,同8个县的地方武装合编。…  相似文献   
75.
1941年1月1日深夜,刘少奇正准备上床就寝,机要员送来新四军军部急电。电文说:“我们决定全部移苏南。”此电是发给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并告诉刘少奇、陈毅的。刘少奇看了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项英终于同意率新四军军部和皖南部队转移了。担心的是,现在向苏南转移能安全吗?长期以来,新四军军部和皖南部队驻在皖南任县、繁昌一带纵横不到100公里的狭窄地域,北临长江,和日伪沦陷区,东、南、西三面被国民党军重兵包围监视着。中共中央鉴于新四军军部和皖南部队的险恶处境,三令五申要其北移。项英由于受王明右倾错误的影响,对中…  相似文献   
76.
1941年9月26日,一道红色电波由延安传到华中局:中共中央同意刘少奇回延安休养。这时,刘少奇胃病复发已多日,经常疼痛,食欲不振,面容消瘦。就身体状况,确实需要休养。可是思量再三,刘少奇觉得还有些事情需要办理,不能马上就走。预定到华中党校讲的课还没有讲完,准备找彭雪枫、黄克诚两人沟通思想,但还没有机会谈。特别是需要召开一次华中局扩大会议,总结过去工作,部署今后任务,这是走前必须要办的事。IO月3日,毛泽东又致电刘少奇询问:“中央决定你来延安,谅已收到电报,并希望你能参加七大’··’··何时可以动身,盼告…  相似文献   
77.
1941年7月初,刘少奇从情报中得知,日军已集中陆海空军近2万人的兵力即将对苏北进行一次大“扫荡”,妄图消灭新四军军部和新四军在苏北的主力,“扩大江北占领地区,打开物资流通途径”。7月19日,日军独立混成第12旅团全部及伪军第1、第2集团军各一部,集结于盐城南面、西面的东台、兴化、射阳湖镇一带;第17师团一部集结丁盐城北面的陈家详、合德一带;海军炮艇则巡逻于苏北沿海海面,从而对盐城形成了四面包围的态势。日军飞机经常飞抵盐城上空侦察、扫射、轰炸。怎么办?是放弃盐城还是保卫盐城?刘少奇反复思考后认为,盐城是中共中…  相似文献   
78.
陈兴莨  刘华 《中外法学》1993,(3):15-21,14
<正>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表现在经济上就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在此新旧体制此消彼长的交替更迭之际,新旧法律同时并存而造成的内容冲突和新旧法律不能适时衔接而导致的时间空档,引发了大量失范行为。在经济领域中,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摩擦、碰撞,与两种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济运作规则的矛盾、冲突,失范行为更是大量增生。在这种情况下,从法律上如何评判与抗制失范行为,就成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79.
筹划最佳作战方案4月底的江南,遍地翠绿,繁花似锦,生机盎然。渡江大胜,全军欢腾,广大指战员急切盼望着早日解放上海。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中国的经济、金融、文化中心,在国际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粟裕也想早日解放上海。但是,根据接管南京的经验,中央军委和总前委决定,暂不攻取上海,要待接管上海的准备工作完全就绪后才能进行,免得仓促进去陷入被动。粟裕认为这个决定十分正确。根据中央军委指示,第三野战军负责攻取上海,第二野战军集结在浙赣线作战略预备队,以防帝国主义武装干涉。陈毅、邓小平仍坐镇总前委,主要…  相似文献   
80.
包围杜聿明集团12月3日上午,蒋介石得知黄线兵团正面压力减小,解放军一部后撤,误认为解放军伤亡过大而撤退,一阵欣喜;又得知技事明集团已安全撤离徐州,认为形势已有转机,又在做解救黄维兵团的黄粱美梦。蒋介石唯恐社幸明一意逃跑,“消极轻战”,当即以亲笔信空投给祉章明:“据空军报告,深汉口之敌大部向永城流窜,弟部本日仍向永站前进,如此行动,坐视黄兵团消灭,我们将要亡国亡种.绝弟迅速令各兵团停止向永城前进,转向泽溪口攻击前进,协同由蚌埠北进之李延年兵团南北夹击,以解费维兵团之目。”杜章明看了之后,觉得蒋介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