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篇
法律   64篇
中国共产党   126篇
中国政治   100篇
政治理论   29篇
综合类   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41.
本文对山西省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差距与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主要问题有:一是小城镇常住人口不够多,规模不够大,集聚功能难以发挥;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功能较为单一,辐射带动作用弱;三是小城镇发展资金短缺,投入严重不足,对投资缺乏吸引力;四是产业发展层次不高,主导产业不够明显,经济发展水平低;五是政策落实不够到位,配套措施不够完善,规划管理问题多;六是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各行其是,没有使二者有机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342.
关于《民法通则》第137条“20年期间“的定性已经出现了除斥期间、最长诉讼时效期间、最长权利保护期限、最长期间限制等四种学说,其中前三种学说都没有显示“20年期间“产生的制度根源和独特功能,而只有最长期间限制说鲜明表达出“20年期间“与诉讼时效主观起算标准的内在关联及其规范目标,最符合第137条的立法本意。  相似文献   
343.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事法领域的程序与实体关系经历了"主从论"、"独立论"和"互动论"的话语变迁,这种话语变迁折射出中国语境中程序与实体关系的时代特征、观念转型、制度基础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44.
少女王某为快速帮男友挣大钱,竟充当老鸨。日前,王某因涉嫌组织卖淫罪被马鞍山市花山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今年刚满17岁的少女王某为追求所谓的爱情,偷偷地离开浙江老家。今年4月,其与男友一起在马鞍山的闹市区开了一家足疗店,见生意清淡不能快速带来经济效益,痴情而又无知的王某便自愿在足疗店内做  相似文献   
345.
程序与法治内在关联,作为基本程序法的民事诉讼法伴随社会主义法治进程而发展,并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事诉讼法理论,主要包括:以辩论权为中心的辩论原则、实体与程序相结合的诉权理论、致力于程序正义与实体真实之平衡的证据理论、调判结合的审判理论、以监督为基调的再审理论。这些中国约束条件下的民事诉讼法理论处于并将继续处于自我调整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之中,既反映社会主义法治的中国经验,又追寻民事诉讼法理论发展的世界大势。  相似文献   
346.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一是把好“入口”,拓宽来源,选优配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二是加强后备力量建设,保证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后继有人;三是注重教育培训,提升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综合素质;四是加强作风养成,切实树立农村党组织带头人的良好形象;五是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调动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工作积极性;六是强化监督管理,促进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健康成长;七是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增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八是畅通“出口”,形成不称职农村党组织带头人的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347.
在《新宪政论》的启发下,文章主要围绕着为什么要发展新宪政论,什么是新宪政论,以及新宪政论与中国政治科学的关系展开论述。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关于当代政治科学的危机的概述;从原则上说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政治科学;“新宪政论”的基本价值预设;“新宪政论”初步探索的理论来源;“新宪政论”对于发展中国未来的政治科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348.
伏羲是远古中国的一位英雄人物,他是中国古代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时期的代表人物。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开创了中国的文明史。有关他的生平及事迹的文献记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被赋予了超自然的力量和特征,是一位兼具历史与神话色彩的传奇人物。本文试图在史料记载、民俗考古印证的基础上客观描述伏羲的真实形象,并且说明以他为代表的伏羲文化在中国古史上的重要贡献,为在当今文化多元化的社会中正确定位中国传统文化给予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49.
霍海红 《中外法学》2012,(2):350-368
源于苏联的胜诉权消灭说,在我国民法学上长期居于通说地位,但我们的理解存在"名"与"实"的混淆。除苏联法学的强大影响,我国胜诉权消灭说之"名"的形成基于两点:一是对权利消灭说、诉权消灭说和抗辩权发生说存在极深误解,它为胜诉权消灭说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空间;二是坚持起诉权与胜诉权相区分的二元诉权说,该说构成了胜诉权消灭说的论证和表达框架,也是其名称的直接来源。胜诉权消灭说之"实"在于允许和要求法官职权审查和援用时效,它构成与其他三种效力学说的本质区别,也是决定胜诉权消灭说价值和命运的根本所在。随着法官职权援用时效被禁止,胜诉权消灭说已"名存实亡",但由于二元诉权说的通说地位仍在,法律人和普通人使用"胜诉权"表述的习惯仍在,因此,胜诉权消灭说至少在目前仍做到了"实亡"而"名存"。  相似文献   
350.
某日午后,田、王两名无业人员到某村游荡,突然发现一头约300斤重的母猪正在路边拱食。田某自语:“让你养,都给你们卖了。”二人便把母猪一路赶到村外的铁道旁。王负责看守,田叫来出租三轮车,二人把母猪架到车上,谎称代人卖猪把猪卖给了邻村一农户,得款400元,二人平分。案发后猪已追回,退还失主。对田、王的行为如何定性,有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田、王二人的行为属民法上的不当得利行为,二人负有追还之责。现猪已退还失主,不当得利之债已经清偿,对二人的行为不宜再作刑事处理。第二种意见认为:田、王二人的行为构成盗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