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38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309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work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two eyewitness factors, accent and ethnic background, have on the perceived favorability of eyewitness testimony and case disposition in criminal trials. Six variations of testimony were created and videotaped. The videotapes varied by accent and ethnic background of the eyewitness; the testimony text was identical. Four eyewitness favorability variables, (a) credibility, (b) judgment of accuracy, (c) deceptiveness, and (d) prestige, as well as their relationship to case disposition, were measured. One hundred and seventy-four undergraduate participants viewed one of the six videotape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main effect of accent for the four eyewitness favorability variables. Accent by ethnic background interactions also yielded significant findings for the four variables as well as for the defendant's degree of guilt. Results were interpreted using the 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 The potential importance of these results for judicial setting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402.
台湾地区是美国国会议员访问最频繁的地区之一。本文分析了从1997年到2008年的美国国会议员访台记录分布及其决定因素,获得了如下主要发现:第一,美国国会议员访台频次变动受台湾岛内政治变动和美国国会选举周期影响,但以前者更为重要;第二,《与台湾关系法》赋予美国国会及其议员干预台湾问题的权力,是造成美国国会议员、特别是外交事务、军事、情报等委员会成员频繁访台的根本原因;第三,意识形态、选区利益、经贸关系等对美国国会议员访台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3.
地区间主义是国际关系的新实践,同时也正在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新领域。国外学术界围绕地区间主义的内涵与外延、动力与功能以及其与地区主义和多边主义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尽管国内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仍在相当程度上延续着西方的议程,然而也有部分学者试图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上做出超越。就该议题的未来发展而言,比较分析和理论化应当是两大基本趋势。而对中国学者来说,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把握地区间主义研究的共性与个性,并善于从已有的研究议程中提炼出符合中国国家利益和国际战略需求的新的议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