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3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79篇
工人农民   27篇
世界政治   4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1篇
法律   539篇
中国共产党   198篇
中国政治   447篇
政治理论   133篇
综合类   74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254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随着农业国际化趋势的日益加强 ,加入WTO后 ,我国棉花、粮食市场将受到很大影响。我国粮棉流通体制改革必须深化 ,以适应入世的需要。  相似文献   
32.
自1992年起,赞比亚陆续在全国诸多领域开始实行了私有化。然而十多年的私有化导致赞比亚物质资本匮乏、人力资本不足、经济结构单一、货币大幅度贬值、民生倒退、社会腐败严重等问题依然存在,并有加剧之势,经济的低水平发展和单一性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在本世纪初,赞比亚政府应放慢私有化步伐,在国家减免债务和扶持农业发展等方面多做努力,为经济现代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3.
当前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缺失与归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一个必然趋势。然而当前已经率先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却面临着户籍制度以及与之密切关联的就业制度、教育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整体排斥。因此,在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有效地增加制度供给,并为这一转变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是促使农民工群体融入城市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34.
在当代,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当代社会的宝贵财产,成为企业最具有活力的生产要素,并成为国际社会竞相竞争的战略要点。知识产权成为企业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因素,并且其本身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投资方式。知识产权资本化不是偶然的,这可以从理论的、法律的、经济的角度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35.
秦至清中国社会形态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学界主流倾向于将秦至清两千余年称“封建社会”,从而使“封建”脱离了古义(本义)和西义(世界通义),也有悖于马克思的封建原论。实考秦至清两千余年,封建制已退居次要,而宗法制、地主制、专制帝制于起伏跌宕间一以贯之,故秦至清社会形态不宜称“封建社会”,而可称“宗法地主专制社会”。  相似文献   
36.
37.
派驻地方性常设联络代表机构是地方政府管理过程当中比较普遍的一种管理模式.各种形式的常设联络代表机构推动了地方政府与国家乃至超国家实体的联络沟通、决策公关、社会交际和信息资源交换等,在更高层级的政治体系当中致力于实现地方的利益和价值诉求.这就为地方政治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的"中央-地方"关系作出了新的推演.  相似文献   
38.
冯希莹 《前沿》2010,(21):114-116
为了使党和政府更全面的了解社情民意,我们不仅要关注那些突发性的、呈现出激化态势的热点事件,更要关注常态的,反映社会本质的主流社会舆情。本文阐述了辨别主流社会舆情的主要因素,当前我国主流社会舆情的最基本特征,并对主流社会舆情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学理分析,最后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主流社会舆情工作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9.
冯玉军 《法学家》2005,1(2):38-45
全球化目前已成为涉及经济、政治、法律和文化等众多领域的客观趋势.本文分别从经验史、知识史和事实史三种研究语境,阐发全球化概念的既有内涵,论证全球化理论的哲学依归及其历史意义,并以法律与全球化的基本互动关系为例,描述和解释了作为视角与研究语境的全球化理论.  相似文献   
40.
大国崛起的安全困境与中日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面上看,历史问题是当前中日关系紧张的焦点。但实际上,潜伏在历史问题背后的中日安全困境才是导致双边关系出现重大战略性变化的真正根源。中日间安全困境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大国崛起背景下的结构性原因,如不加缓解很可能成为两国走向冲突的诱因。缓解或跳出这种局面的途径,在于培育和形成东亚区域安全共同体。这一途径对于中国的和平崛起有着根本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