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4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45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3篇
法律   414篇
中国共产党   97篇
中国政治   199篇
政治理论   105篇
综合类   8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具有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特殊育人功能.发挥高校社团的育人功能,要在思想观念上提升对学生社团育人功能的认识,处理好学生社团规范管理与自主发展的关系,广开资金筹集渠道,支持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72.
美国司法部在未获得国会立法明确授权的情况下,自上世纪70年代初始启动了由联邦检察官直接参与调查和检控各州腐败官员的大规模廉政行动。该行动历时四十余年,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一直被美国各界持异议者视为对各州及地方政府的政治独立和现代法治构成了最为严重、最具破坏性的侵蚀。立足于美国语境,从联邦检察官与各州民选检察官之间的比较优势、联邦法官群体反腐伦理倾向、社会舆论基础以及美国实用主义政治、法律传统等多维角度,探究联邦检察官的地方反腐行动得以正当化的因素,有助于加深对美国民主与法治的认识,吸取有益于中国反腐实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3.
死刑在本体论上的含义是掌握公权力的主体以公共利益或他人的利益受到损害为名义,而利用其掌握的公权力实施的、对造成公权力主体自认为除行为人本人以外的其他客体具有严重威胁和破坏的人剥夺其生命的一种极端的手段。中国死刑制度在静态、动态上各具特色。中国古代死刑制度"经久不衰"的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阶级斗争的残酷性,中国古代对"人性"认识的局限性,自原始社会末期至今的血族复仇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
高晴 《学理论》2013,(19):61-64
二战后朝鲜的国家发展道路有其鲜明的特点,经历金日成时代、金正日时代、金正恩时代,朝鲜以其独特的方式发展自身、走向世界。朝鲜战争后,百废待兴的局面和"工农为先"的政策使朝鲜艰难发展;"先军政治"——更是引发了朝核问题的多方博弈,外交领域朝鲜突破美国的制裁和封锁,建立多边外交、参加区域合作;朝鲜劳动党严密的信息控制使朝鲜成为世界上最神秘的国家。这些特点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道路具有较强的双向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尤其在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背景下,朝鲜的走向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5.
日本与俄罗斯,无论在地区还是在全球政治中,都是扮演重要角色的国家。在历史与现实中,两国的国家主义传统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两国的国家主义对近代以来各自的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对地区和全球政治格局的构造与变迁发挥过不可忽视的作用。两国的国家主义在历史上既有冲突又有合作,在现实中既有竞争又有协调。作为邻国,日俄两国国家主义的取向和属性,无疑会对中国对日、对俄战略产生基础性影响,它会制约中日关系和中俄关系战略定位的层级。  相似文献   
76.
《淮南子》是秦汉政治社会转型时期十分重要的思想著作,其中的“忧乐观”蕴含着丰富的廉政思想。“无失所秉,履危行险”,《淮南子》的“忧乐观”具有强烈的政治忧患意识和警醒意识,有助于政治个体实现趋利避祸、远害得益的政治目的;“杖性依神,相扶而得终始”,《淮南子》的“忧乐观”具有显著的政治调控意识和政治人格塑造意识,十分关注政治个体的心理变化;“失本则乱,得本则治”,《淮南子》的“忧乐观”具有深刻的政治批判意识和求“治”意识,试图化解各种政治发展中的危机和困境。这些重要的政治理念充实与丰富了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廉政文化建设,对广大党员干部提高廉政意识和廉政实践的有效性具有十分积极的历史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7.
受贿罪是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常见、多发罪,也一直是我国反腐败领域重点打击的对象。在本文研究的648例样本中,受贿罪的无罪判决率为0.62%,免予刑事处罚的判决率为2.78%,缓刑判决率为16.77%,事实上的自由刑(含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判决率为92.7%,死刑立即执行判决率为4.35%;648例全样本,平均受贿数额844167.70元,其中受贿金额5万元以上的占总样本数的73.6%,10万元以上的占56.5%,宣告刑平均刑期为8.79年,其中受贿数额5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平均刑期仅5.32年,接近于法定最低刑5年有期徒刑;在548例大样本中,平均受贿次数为9.45次,平均每次受贿数额为65331.45元,被告人受贿次数在2~5次之间的占样本总数的40%左右;受贿罪的平均案发时间间隔为49.70个月(4.14年),其中案发时间间隔在5年以上的样本数达217例,占样本总数的34%左右。“一把手”犯罪较为严重,占样本数的40.54%,单位领导(包括正职、副职等)犯罪占样本数的63.43%。  相似文献   
78.
通过对一起弑亲案件现场行为分析、犯罪行为人心理分析,提醒人们注重对子女早期情感的培养、重视对家庭教育方式的完善。  相似文献   
79.
廉政文化学学科构建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廉政文化建设实践和理论研究的迅猛发展,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诸多新特点、新要求,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新任务,催生着廉政文化学科的诞生。构建廉政文化学科体系,必须厘清廉政文化与廉政文化学的联系与区别;必须确立人学基础、研究人学内核、关注人化本质;必须汲取和借鉴相关人文社会学科以拓展自身的高度、深度及维度;必须在廉政文化建设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80.
低碳经济时代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保障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决策过程中,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需要用系统的观点和综合的分析手段,考虑不同措施之间的关联与互动,来评估低碳措施对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影响。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生态文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