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篇
法律   87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50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7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281.
恐怖主义的定义存在诸多分歧,定义评析方法就有分类评析法、补充评析法、综合评析法、列举典型定义逐一评析法;典型的定义也有犯罪说、意识形态说、思潮与犯罪双重属性说、特别政治暴力形态说、恐怖体系说、非恐怖统治论、国家恐怖主义论、二元定义论、定义体系论这九种;对恐怖主义相关概念的界定也存在某些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282.
房地产"热"已是不争的事实.鉴于房地产业在国计民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政府目标达成等方面的重要性,地方政府对其进行全面控制."经济人"本性使地方政府做出的种种有限理性行为,是导致房地产"热"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有效治理地方政府的"经济人"行为是为房地产"退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83.
印文与文字交叠时序的无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印文与文字交叠时序的鉴定中应倡导的准则是:无损至尊。书写笔迹、打印文字与印文交叠时序的鉴定,均有合适的方法可供使用。在鉴定中还要注意一些问题,养成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84.
目的在室外环境和室内恒温条件下测定昼夜不同时间猪后腿肌肉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值,分析并比较两种环境条件下,EC值随死后经历时间(time since death, TSD)变化的规律。方法取5块即刻屠宰的猪后腿肌肉,均分为两份,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置于秋季室外环境和室内18℃恒温环境中。在死后10d内分别于早晚8时(每隔12h)取样,测定其浸渍液EC值。结果两种环境条件下,EC随TSD变化的趋势在整体上是一致的,二者相关性均较好(R2室外=0.971,P室外=0.004,R2室内=0.98,P室内=0.002)。室外环境温度下,肌肉的EC值在白天增长明显,夜间增长不明显,尤其环境温度低于13℃时,出现明显的平台现象,与室内恒温条件下肌肉EC值持续上升的变化趋势有显著的差异。结论无论室外环境温度还是室内恒温下,肌肉EC与TSD的相关性均较好,但在具体分析时,应考虑到夜间低温平台期造成的时间延搁。  相似文献   
285.
马来西亚华社在庆祝传统农历新年时,除了传承一些中华文化传统习俗之外,还发展起一系列别具特色的庆春活动。本文通过对团拜、举办文化展览和各种比赛、热心公益事业和"闹元宵"等马来西亚华人新年活动的论述,力图在再现马来西亚华人现当代发展起来的庆春活动概貌的同时,发掘其在促进华族文化传承、增强华社凝聚力、增进族群和谐等方面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286.
孟子和普罗泰戈拉人学思想有其会通之处:孟子的“人性皆善”的思想与普罗泰戈拉的“人皆有美德”的思想会通“,万物皆备于我”的理论与“人是万物的尺度”的理论会通,深入研究这些会通,可以加深对中西哲学融合贯通的理解。  相似文献   
287.
基于研究角度的不同,国内外关于有组织犯罪的概念众多而不统一。只有从犯罪学和刑法学两个层面界定有组织犯罪,才能准确把握有组织犯罪的特征,得出科学的有组织犯罪概念。犯罪学意义上的有组织犯罪概念是动态的,外延比刑法学意义上的宽泛得多。而刑法学意义上的有组织犯罪概念是静态的,它的界定应参照各国具体情况,立足于刑法规范。  相似文献   
288.
Corporate credit reporting (CCR), which aims at increasing trust in corporates, constitutes an intriguing, yet understudied set of regulatory institutions as it is both a regulatory object and subject at the same time. Differences in national CCR systems pose challenges for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and have increasingly become a subject of international conflicts on regulatory standards. In this context, the case of China deserves special attention since the country pursues both institutional divergence and convergence with international examples. Hence,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China's regulatory regime remains difficult. By comparing the institutional context of CCR in China to tho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Germany, this paper sheds light on a specific aspect of China's complex regulatory regime. At the same time, it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Chinese manifestation of CCR, which are important for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mmun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