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207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17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0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Analysis of STR polymorphisms in the Chao Shan population in South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ao Shao area is a littoral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 abutting on Fujian. Historically, the area was relatively isolated from other parts of China until 1990s, when it started to take a small number of immigrants from other regions. People residing in this area speak in unique dialect and have distinct lifestyle. Allele frequencies for the 15 short tandem repeats (STR) loci included in the AmpFLSTR Identifiler kit were obtained from a sample of 144 unrelated Chinese born and living in the Chao Shan area, South China.  相似文献   
72.
73.
74.
CODIS位点在排除亲权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对 CODIS位点 (FGA、 vWA、 CSF1PO、 TH01、 TPOX、 D3S1358、 D5S818、 D7S820、 D8S1179、 D13S317、 D16S539、 D18S51和 D21S11共 13个 STR位点 )在 100例排除亲权的亲子鉴定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 Profiler Plus及 Cofiler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系统,通过 310遗传分析仪对上述二个检测体系扩增产物的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 在排除亲权的母亲-孩子-假设父亲三联体组中,所有观察案例其出现的排除指标数都在 3个以上,平均排除指标数为 6.63个;在假设父亲-孩子二联体组中, 94.0%的观察案例其排除指标数均在 3个以上,平均排除指标数为 5.01个。结论 CODIS位点在排除亲权的二联体和三联体组合亲子鉴定中,都符合鉴定应用要求 ;选择多态性较高的位点与增加排除指标存在直接的联系,以 DP、 H、 PE作为衡量 DNA位点应用价值的指标在具体鉴定实践中是可靠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75.
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uang DX  Zhang L  Wu MY 《法医学杂志》2001,17(2):122-125
单核甘酸多态性( SNPs)是继 RFLP和微卫星多态性标记之后的新一代遗传标记系统,具有密度高、遗传稳定、分析易自动化等特点。 SNPs可通过电泳、 PCR、酶切及测序等方法检测,已广泛应用于基因作图、疾病相关性分析、群体遗传学及药物研究等领域。  相似文献   
76.
尸僵再形成的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X  Li M  Liao ZG  Yi XF  Peng XM 《法医学杂志》2001,17(4):202-204
目的观察尸僵再形成中肌节长度的变化。方法应用扫描电镜测定不同条件下取材的40只大鼠股四头肌肌节长度,判断再僵直的强度。结果死后未破坏的尸僵肌节的长度明显小于尸僵再形成时的长度。结论肌节长度与尸僵强度呈负相关,说明肌节长度可确定尸僵强度,从而为推断死亡时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7.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法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 M  Liu M  Wang X  Liao ZG 《法医学杂志》2001,17(4):239-241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损伤愈合过程中启动血管形成的一个特异的有丝分裂原,也是一种有效的血管通透性诱导因子。本文结合有关文献,对当前有关的VEGF分子生物学特性,VEGF与损伤修复的关系及表达规律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8.
脑干损伤后神经元及轴突改变的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eng P  Zhu JZ  Song YX 《法医学杂志》2001,17(1):10-11
采用针刺法造成大鼠脑干损伤,用尼氏体染色、嗜银染色和改良三色法观察脑干神经元及轴突在伤后不同时间的病理改变。结果发现,嗜银染色显示伤后 1~ 3h部分神经纤维不规则增粗、少数断裂, 6h断端膨大呈球形, 15h收缩球较为明显,至 24h收缩球明显且数量增多;改良三色法显示伤后 3~ 6h部分髓鞘与轴突之间的间隙增宽, 15h髓鞘明显弯曲、不完全地附着在轴突表面,甚至剥脱,持续到伤后 24h;尼氏体染色显示神经元核周尼氏体在伤后 24h减少。该结果提示,组织化学染色能观察到脑干损伤后的病理改变,并且有可能用于推断脑干损伤时间。  相似文献   
79.
实验性脑挫伤后 Fos蛋白和 NGFR变化与损伤时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Song LF  Meng FT  Liu XY  Xia SH  Rao GX 《法医学杂志》2001,17(3):132-136
目的 检测分析不同损伤时间组实验大鼠脑挫伤灶周围神经细胞中 NGFR阳性染色强度变化与损伤后经过时间之间的关系,对其在脑挫伤时间推断中的作用作出评价。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SABC法),结合计算机彩色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原癌基因 c- fos的表达产物 Fos蛋白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 NGFR)的染色变化。结果 ( 1)伤后 0.5h组在挫伤灶周围可见 Fos阳性染色细胞出现。伤后 3h组阳性表达数量和强度达峰值,且分布广泛。后表达逐渐降低。 1d后各组未见 Fos阳性染色强度增加的细胞。对照组染色为阴性。( 2)伤后 1d组在挫伤灶周围可见少量 NGFR阳性染色细胞,以神经细胞表达为主。伤后 3d组,阳性细胞表达与 1d组相比有显著性增强 (P< 0.01), 数 量 和 着 色 强 度 达 到 高 峰 , 量 多 且 染 色 深 。 之 后 逐 渐 缓 慢 减 弱 。 对 照 组 染 色 为 阴 性 。 可 见 脑 挫 伤 后 Fos和 NGFR在 损 伤 局 部 的 阳 性 染 色 分 别 在 伤 后 早 期 及 随 后 较 晚 时 段 里 出 现 。 前 者 表 达 时 间 短 暂 , 而 后 者 则 持 续 时 间 较 长 , 但 都 有 一 定 的 规 律 性 。 结 论 Fos蛋 白 和 NGFR变 化 可 用 于 脑 挫 伤 后 不 同 时 段 的 损 伤 时 间 推 断 。  相似文献   
80.
电击伤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Qin ZQ  Gong YC  Huang XH 《法医学杂志》2001,17(3):142-144
目的 观察电流传导路径上器官、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 方法 对 SD大鼠进行实验性低电压电击。结果 触电部位皮肤的上皮细胞胞浆内基质凝固、膜系统断碎;骨骼肌肌小节出现异常收缩带;心肌的变化也较明显,可见局灶性溶解坏死并出现异常收缩带;电流传导路径上外周血管、神经的改变以血管明显,血管内皮细胞胞浆中出现空泡,中膜平滑肌可见溶解坏死,神经纤维仅见部分髓鞘松解。 结论 电击伤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可作为诊断电击死组织学变化的补充,为解决无明显皮肤电损伤的电击死案件提供形态学指标。同时也探讨了电击伤超微结构变化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