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共产党   23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毛泽东的侨务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本文分别对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中开展的侨务工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侨务思想及工作实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并对毛泽东的侨务思想作了评析。  相似文献   
12.
从1982年7月到2012年7月,《北京党史》走过了30年探索发展的历程。近期,由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市社会科会界联合会共同主办,召开了“党史期刊发展前沿论坛暨《北京党史》创刊30周年”座谈会。与会者就党史期刊的办刊宗旨、中心任务及发展趋势等问题发言,现摘登部分发言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福清市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引进侨资的产物,是唯一以“侨”字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它是1987年由印尼著名福清籍华商林绍良为首的三林集团发起创办的,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而发展壮大,走出一条“以侨引台、以侨台引外、侨台港外联合开发”的招商引资模式,其主要经济指标居福建省各开发区之首,并跻身于全国经济开发区的前列,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点,被誉为“不是特区的特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八年抗战取得的伟大胜利,是整个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结果。海外华侨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他们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华侨除了以人力物力财力支援祖国抗战外,还掀起了文化救亡运动,本文拟就战时东南亚华侨的文化救亡运动作一初步探讨。一、宣传祖国抗战当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华侨除了输材输将、捐款献物外,他们文化活动的中心转为宣传祖国的抗战,揭露日本侵华暴行,争取国际援华,起到了国内舆论工具所起不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黎汝清的长篇历史小说《皖南事变》发表后,在文学界、史学界中都引起了较大反响,许多报刊作了评介。大家都认为小说用文学形式反映这样一个众说纷纭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不乏精彩之篇,并有独到的见解,取得了较好的文学效果,说明作者对此付出了大量劳动并有较深入的研究。但就小说及其《代后记》中涉及的一些历史研究等方面的问题,文学界和史学界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看法。一、革命历史文学创作和史学研究的关系问题黎汝清在其小说《代后记》中,就史学研究和文  相似文献   
16.
正孔子在《论语·为政》中,对于自己在30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进行了自我评价,即后来"三十而立"的成语。也就是说,30岁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正式独立了。今年是《北京党史》创刊30周年,经过30年风雨洗礼,该刊已经茁壮成长为全国党史期刊界一个成熟的期刊。值此之际,我代表中共党史研究杂志社,代表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武月星教授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史地图集》(以下简称《图集》,是一部荟萃众多专家学者历时十余年、精心绘编的上乘工具书。 《图集》共分为6个部分,其中地图200余幅,部队序列表、统计表50余个,照片140余帧、图说及大事记 25万字;反映了 1919年至 1949年期间的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历史面貌,弥补了中国现代史有史无图或有图乏文的缺憾。它既是一部高水平的学术著作,也是一部独具匠心的读史工具书。 《图集》的特,点之一,内容新颖、丰富。该书在…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后,日理万机的毛泽东在共同致力于国家建设事业中,与归国侨领陈嘉庚、司徒美堂、彭泽民进行了既平常又不平常的交往,其中充满着真情、深情和友情,体现出肝胆相照、团结合作的精神;毛泽东晚年接见了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及医学家李振翩,探讨科学和社会问题。这些交往折射出毛泽东侨务思想与实践正误的二维走向。  相似文献   
19.
论文首先阐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与陈嘉庚共同致力于抗击日本侵略、争取民族解放,解放战争时期共同为推翻蒋介石国民党专制统治斗争的交往.此间两者虽然信仰和个性不同,但追求民族独立解放、建立民主富强新中国的奋斗目标相同;周对陈政治思想的转变起到了促进作用.其次介绍了新中国建立前期他们致力于祖国建设事业的交往.陈嘉庚忠实履行参政议政职责,有关国家大政方针的意见和建议坦诚地向周恩来提出;周虚怀若谷,诚恳纳谏.周对陈的关怀无微不至,陈对周的才能人格由衷饮敬.文章最后归纳了周恩来与陈嘉庚交往留下的三点启迪:是中国共产党对海外侨胞统一战线工作的缩影;他们是人格魅力的交往,堪称后人处事交友的楷模;其交往反映出新中国建立初期民主政治的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20.
适逢周恩来诞辰100周年之际,由天津市政府和南开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周恩来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8年2月27日至3月2日在天津召开。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19个有关部门及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研究周恩来的专家学者,以及境外9个国家的学者和中国港、澳、台地区的学者共有180多人参加了学术讨论会。应邀出席会议的中央和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及老同志有外交部副部长田曾佩,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龚育之、石仲泉;原周恩来办公室主任童小鹏,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李椅,原国务院法规研究中心主任顾明等。与会的国外学者及中国港、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